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CXSJ】2016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热点主题专项练(六)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二轮复习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28 K
    上传用户xueshan
  • 更新时间2016/1/3 16:54:53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4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1
0
资源简介
主题六 关注三农,重视民生
热点主题专项练(六)
1.(2015·湖北孝感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为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秦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锺,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牛犁并举,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农业问题一直是苏联战后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赫鲁晓夫执政期间,他根据在苏联的乌克兰地区农民传统种植玉米和美国农场种植玉米成功的经验,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玉米种植。但玉米属于喜高温高湿的作物,而高寒的西伯利亚不适宜玉米的生长。他不顾苏联东西部气候差异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苏联的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下,玉米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953年为550万公项,1956年达1640万公项,1962年增至3710万公顷。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而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产条件不适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高,质量也很差。由于采取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导致垦荒地区地力耗尽,垦荒运动被迫停止。
——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
       材料三 浙江温州地区三个重要年代的农业和经济发展指标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