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62年,江苏某些地方出现了“借地”现象,即每人可向公社或生产队“借地”五分或一亩不等,称为“责任田”。这说明( )
A.出现“借地”的地区还未进行土改 B.国家在农村的政策发生变化
C.江苏最早废除落后的人民公社体制 D.江苏已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下面是1961年冀县人民委员会颁发的“自留地使用证”。它见证了 ( )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迅速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大规模进行
C.60年代初国家对农业生产的调整
D.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3.“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讨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认为( )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这段文字中看不清的“( )”处应该是 ( )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
4.德国经济学家柯武刚在《制度经济学》中写道:“很少有一个国家的国民比中国人更多要遭受艰难、战争、骚乱和困苦……(但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这一不幸趋势的转向。”材料中的“转向”指的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中央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C.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动荡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