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2 文化与经济、政治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山东潍坊是我国著名的“风筝之乡”。“风筝牵线,经济唱戏”,一个小风筝在潍坊人手里不仅变成了大产业,还成了当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这表明( )
A.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B.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C.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D.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解析:题干说的是风筝文化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这是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的体现。A、B强调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但没有强调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不选。D错在“同步”上。
答案:C
2.中国企业每年由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 000亿元,其中因产品质量低劣造成的各种损失达2 000亿元。事实表明,在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里没有赢家。这说明( )
A.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解析:B错误;C错在“总能推动”上;D与题意无关;A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A
3.近年来,一系列新的文化业态,如网络服务、动漫游戏、数字媒体等逐渐形成了以文化内容为纽带、关联度日益加强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文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这表明( )
A.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D.文化的价值在于创造经济价值
解析:新的文化业态形成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有利于拉动经济发展,B符合题意;优秀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A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表述错误;文化的价值不单单在于它的经济价值,D说法错误。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