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1527—1602),字卓吾,号宏甫,又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原姓林,名载贽,回族。嘉靖三十一年(1552)中举后,改姓李,嘉靖三十五年为避穆宗载垕讳,取名贽。中国明代后期思想家。他曾接触过王阳明的学说,并研究佛学。归隐后,主要从事研究、讲学和著述。因著述而遭受攻击与迫害,76岁时,在狱中自杀身亡。主要著作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初潭集》《李氏文集》等,著名文章有《童心说》等。
明代初期是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程朱理学被立为官学,在学术思想上占统治地位,成为明朝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工具之一。明初士人读书议论都不能背离程朱的规矩。此时思想界的沉闷,正是明中后期王学兴起的背景。王阳明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与朱熹同时的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使心学成为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