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兢(约669—749),汴州俊仪(今河南开封)人。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迁右拾遗内供奉。唐中宗时,改右补阙,累迁起居郎、水部郎中。唐玄宗时,为谏议大夫,修文馆学士。他以直言敢谏出名,被称为一代诤臣。著有多部史书和《贞观政要》。《贞观政要》以唐太宗君臣论政的言论为主,全面反映了中国古代以“君道”为中心的治国理念,该书共分10卷40篇。
两千年间,皇帝的独断专行可以说完全是制度化的,皇帝直接批阅文武百官的奏章疏报,是朝廷决策的基本方式之一。百官的奏章疏报和朝议,是大臣发表政见的机会。为了保证信息的畅通,朝廷设立了专门的谏官。贞观以后,谏官尤为皇帝所倚重。唐代的谏官各有分工,散骑常侍掌管规谏讽喻皇帝和朝廷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