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因噎废食”
最近,接待一位来自台湾的老同学,偶尔谈到我们现行的简化字,带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趣闻。他说:蒋介石曾两度欲规范和公布简化字,一次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一次是撤退到台湾的1952年秋。以后共产党政府进行文字改革与简化,蒋介石基于仇视共产党与新中国,表示“势不两立”的原则,在台不但不实行文字简化,还反过来把使用简体字无限上纲到是否“政治正确”的高度,并坚持称自己写的是“正体字”,意指“中华民国”才是继承中华正统的唯一合法代表。这就给文字改革和简化这一文化议题,涂上了一层厚厚的政治色彩,使台湾不敢再“越雷池一步”。
因此,有人喟叹:这真叫“因噎废食”!汉字,不过是一种符号系统而已,并非一成不变的,但却关系到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效率与速度。汉字的繁体字笔画繁多,不胜其烦,更不便于书写。仅仅为了政治上“划清界限”,明明可以舍繁就简,偏要一意孤行,那就说明其偏激之不可及,其固执亦殊属惊人,是典型的“因噎废食”!
(选自《课外阅读》)
►名句有约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