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约翰•巴罗在《中国旅行记》(1804年)中写到:在中国,90%的农民可以认为是个体
农民,给一个中国农民足够的土地,他会比任何欧洲的农民更好地利用那块土地,但
是,……我们的农民可以创造的价值是租金的三倍,而他(中国农民)几乎会无法养家糊口。下列各项与材料所述相符合的是
①对中国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认可
②个体家庭仍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单位
③西方的商品倾销造成了中国农民的贫困
④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明清时期有一类土地被称为“族田”,按其地租用途不同有诸多名目:如义田是为
赡济本宗族中贫而不能自业者,学田作为鼓励教育族内子弟的费用,并且法律规定禁止侵没盗卖族田。对上述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A.族田属于国家所有,所以政府禁止盗卖族田
B.族田的存在加剧了明清时期的土地兼并,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C.宗族组织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对底层贫困民众的救助义务
D.由于租佃经营在江南地区比较普遍,因此族田只在江南地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