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2.《史记•封禅书》记载了远古七十二君王的泰山之行,他们的“旅游”项目繁多,包 括祭祀、巡狩、会盟、定大位、刻石记号。这些君王包括黄帝、炎帝、颛顼、帝喾、 尧、舜、禹、汤等,特别是帝舜,在此朝会东方诸侯,并向八方遥望,意即照会四方 诸侯,而四方诸侯也纷纷登上本方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这一行为叫“望秩山川”。 这一行为其背后昭示的是:
A. “大一统”理念 B.天人感库思想
C. 民本仁政观念 D.封建迷信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