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案 >> 历史教案
高中历史编辑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案:必修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教案
    资源子类同步教案
  •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58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5/10/23 16:44:28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6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教学重点】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早期儒学三大家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由电影《孔子》引出课题:前段时间有一部热播电影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不少的电影人甚至社会学者,历史学家都对它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对于这部影片,褒贬不一,它就是《孔子》。由胡玫执导、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于2010年1月22日正式全国公映。电影描写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51岁出任中都宰一直到其73岁病逝这段经历,并挑选了最有戏剧性的堕三都、周游列国、陈蔡被围等重要经历进行改编。(播放《孔子》的系列剧照。)
提问:影片《孔子》的时代背景,大家知不知道?答案 春秋战国时代。
导入新课
影片的主角是孔子,但是,其实在那个时代,有很多孔子一样伟大的人物。那个时代,是我国思想文化的一次大潮流,无数学者提出自己的观点主张,它不仅仅是一个诸侯争霸的时代,也是一个各种思想文化“百家争鸣”的时代。
二、教授新课
(一)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的含义
提问:何谓“百家争鸣”?提示:“百家” 与 “争鸣”各自含义。  答案:教师通过投影解释
A.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B.所谓“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难
C.“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原因)
结合课本,请学生先思考、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幻灯片演示
第一,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第二,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第三,科技上的进步。
第四,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第五,学术自由的氛围。
此外,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学习和借鉴。这也是促成百家争鸣的另一重要因素。
1.     诸子百家
1)墨家——墨子简介
资料链接: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而死者,不可胜数。
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墨子》
提问:从上述史料中,你能分析出墨子的主要观点吗?答案:兼爱、非攻、尚贤
2)道家——老庄
老子,传说姓李名耳,生卒年不详。春秋晚期楚国人。
资料链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从资料分析老子的思想观点“道”是本原,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朴素辩证法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资料链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从资料分析庄子观点:继承发展老子的思想,把世间万物都看做相对的
4)法家——韩非子
韩非(约前280233 ),战国时期韩国人,是法家集大成者。
资料链接: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从上述资料分析韩非子观点:答案:以法治国   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2.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影响
概括而言: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5.列表法小结儒墨道法四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主要流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孔孟
 略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
 老庄
无为而治以及朴素的辩证法
 韩非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以及以法治国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
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战国时代,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和总结,并博采众家之长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2.孔子
提问:你对孔子了解多少?
幻灯片演示孔子简介。结合课本P5的资料回放总结孔子的生平。
从上述资料分析孔子的观点: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的思想。孔子认为 “仁”就是“爱人”。而如何实行“仁”,孔子主张克制自己,恢复“礼治”,即“克己复礼”。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政治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
   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这是孔子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孟子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他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自认为是儒家学派的正宗。一生以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各诸侯国。晚年著书立说,他的言论被整理成《孟子》一书。冯友兰认为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
   结合课本知识以及资料链接分析孟子思想: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继承了孔子的“仁”,并把它发展为“仁政”思想。孟子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就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则会被人民推翻,“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还提出了性本善的思想。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性善学说虽然是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但孟子强调君王要善待人民,在当时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3.荀子
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
 结合课本知识分析荀子的思想
   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在君民关系上,荀子主张 “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在伦理观上,荀子主张性本恶。
4.运用列表法对比孔孟荀三者的观点
早期儒学三大家思想主张对比
孔子
 仁
 为政以德
 克己复礼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荀子
 仁义、王道
 君舟民水
 性恶论
三、探究学习:儒学与现代生活
提问:列举你在现代社会中看到的儒学的影子。
此部分主旨在于让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经久不衰。学生回答后,幻灯片放映。
四、巩固练习
本课主旨内容及探究性问题: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原因
2.百家争鸣局面带来哪些影响
3.试述儒教三大家主要观点
4.你觉得为什么儒家思想最后为什么成为“百家”中的大家?
5.你认为现代社会生活中,有没有复兴儒学的必要?如果有,那么原因是什么?
6.你认为我们能为复兴儒学做些什么?
 
【二次备课】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