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地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1956年提出,至今仍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2.影响
(1)“双百”方针符合我国文艺和学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促进文艺繁荣、学术民主、科技兴旺有重要作用。“双百”方针在文艺界和科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学术文化各部门都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2)学术界围绕中国历史分期,以及人口学、遗传学方面的一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何不同?
(1)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虽然流派众多,但阵线非常鲜明,主要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斗争。
(2)“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的前提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允许在学术问题上自由争论,目的是推动新中国科学文化的繁荣发展。
二、遭遇曲折
表现
(1)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
(2)许多文艺界、学术界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作品和学术观点被错误地批判。
(3)“文化大革命”使文艺界出现“百花凋零”的局面,只有八个“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乐《沙家浜》)轮番演出,科学研究几乎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