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政治试题
高中政治编辑
【MS面对面】2016届高三一轮总复习政治必修4同步练习 第2单元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政治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562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5/10/6 17:00:25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1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必修四  第二单元  第六课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了“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农民气象员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检验出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拓展和向前推移,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亲身的实践经验和他人实践的成果都源于实践,不能片面强调谁更可靠;题干并没有涉及认识运用于实践,③不符合题意。故选C。
2.有人学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否认了实践的(  )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
【答案】C
【解析】《愚公移山》的故事体现了古代的劳动人民在生产力水平低、物质条件落后的情况下艰苦奋斗的情形。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即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故选C。A、B、D均与题意不符。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