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学案 >> 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编辑
江苏省镇江市高中历史 7.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案(无答案)人民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学案
    资源子类同步学案
  • 教材版本人民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69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5/9/30 9:14:07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4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课题: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课程标准】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理解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概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难点: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
【学习流程】
■问题引导( 自主学习)
一、 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1)2 0世纪50年代,苏联斯大林模式引发的问题日益显露。
2)斯大林逝世为改革提供契机与可能。
2、内容:  
1 )农业:改变过分集中的             ,扩大集体农 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以刺激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以提高粮食产量。
2)工业:扩大           
3)政治:批判斯大林          
3、评价:
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            ,打开了苏联                  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打破                  
二、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国民经济发展衰退。
2、内容:
⑴经济方面:制定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             ,试图以               代替行政命令。⑵政治方面:a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                   ;b推出               ,纵容自由化思想;c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           
⑶外交方面:推行“新思维”,放弃 对东欧的控制。
3、结果:国家政局不稳,经济滑坡,思想混乱,民族问题严重。
4、苏联的解体
1)、经过:a《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苏联变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b“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c《明斯克协议》的签定,签署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要求取消苏联。d《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标志着苏联的解体。
2)、实质: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二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
3)、原因
a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
 
 
 
 
■诱思讨论(合作学习)
中国和苏联都进行了改革为何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重点点拨(方法学习)
 
 
 
■及时训练         
1.赫鲁晓夫的改革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是                      
A.重工业        B.商业           C.农业           D.轻工业
2.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 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                                                       
①中国的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②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③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是指赫鲁晓夫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4.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之后,才能得到我们的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彻底冲破 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的模式          
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
5.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②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 
③提出的 目标不切合实际             ④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6.戈尔巴乔夫执政以后,苏联的改革首先从哪一领域开始                               
A.思想政治     B.国民经济     C.科技教育     D.军事
7.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与美国军备竞赛的拖累    
C.东欧剧变的影响                
D.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8.苏联国旗降下已经17年了,当年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为了摆脱困境进行了改革,这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其共同点在于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果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
9.疑难解惑
材料一   列宁晚年已深切感受到对党和国家官员实行监督以杜绝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防止个人专断问题的重要性,可惜列宁逝世过早并没找到一个好的解决方法。后来则逐渐背离了十月革命为建立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民主的原则:党的民主空气缺乏、严格等级制度、领袖个人主权常常导致一些重大决策的失误;缺乏有效监督致使党内特权阶层产生,引起党群关系的恶化;僵化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常使国有财产被视为“无主人财产”;生产成果分配的不合理使群众丧失发展生产的兴趣;工农的主人地位仅仅成为宣传中的口号-----苏共的演变不仅逐渐失去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更为后来的反对派反共反社会主义提供了借口。
                             ——《世界历史 十月革命:必然性、历史意义和启迪》
材料二 1991年12月27,前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对德国电视二台发表谈话时表示,对苏联的解体感到“羞愧”和“耻辱”。乌克兰总统克拉夫说:“造成苏联今天局面是谁的错?谁应该受到责难?苏联的解体是公开性时 期开始的。”莫斯科出版的《独立报》则直接指出:“是的,戈尔巴乔夫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毁灭了这个帝国”。
                              ——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苏联解体的原因。
 
 
 
 
 
(2)有人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失败,”这种观点对不对?为什么?
 
 
 
 
 
 
(3)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我们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课堂小结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