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材料〕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①,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②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③”。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④。
──司马迁《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解读】《诗经》本名《诗》,是西周至春秋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同时,《诗经》又是我国儒家学说的主要经典之一,是研究儒家思想文化的必读著作。
关于《诗经》的成书过程,主要存在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采集而成,一种认为是经过孔子删定而成。《史记》作者司马迁就持第二种观点。此处所引的这条材料就是司马迁观点的集中反映,对于了解《诗经》的主要内容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