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16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2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章节测试
  •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03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5/9/29 16:51:10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8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中国内河航运权被西方列强所控制
 
清季道光十五年,英国以轮船查甸号航抵我国,此为轮船出现于我国海面之始。外轮侵入,旧有帆船,相形见绌,运费不及其廉,航行不及其速,我国航运,已难竞存。复因鸦片战败,缔结《南京条约》,五口通商,航行无阻;继以《天津条约》、《烟台条约》,增加口岸,嗣后改《长江通商章程》;未几,再行追加条款,更制定《内河行轮章程》。外轮遂在我国内河,畅行无阻。各国视为利薮,竞辟航路,设立轮船公司。
 
──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中国文化建设协会编《十年之中国》,中国文化建设协会1937年版
 
【解读】对于中国人而言,屈辱的近代史是从海防丧失开始的,但更深刻的背景则是中国经济、科技及国防整体实力上的落伍。受明清两代“海禁”政策的制约,1835年英国轮船查甸号来访时,中国海面上只有小吨位的木帆渔船,水运也只有人力操作的小型轮船,在技术上根本不具备起码的竞争力。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被迫接受五口通商的协定,此后西方列强的现代化轮船大举进入中国内河竞争航运。中国洋务派官员痛感中国败在列强的“船坚炮利”之下,也曾在19世纪60~70年代展开洋务运动,从练兵制器造船开始,推动着中国工业“先军工、后民用”的近代化进程,先后建立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大型企业,并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在上海设立了轮船招商局,购买外轮30艘,在各个口岸设总分局27处,与列强的轮船公司竞争内河航运权,虽然成绩不佳,但这是中国致力于交通工具现代化的开端。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