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张謇的实业救国论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而后商贾有懋迁之资,有倍蓰之利……中国人数甲于五洲;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张謇全集》第1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解读】张謇,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1895年他受到甲午战后导致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之刺激,于当年夏天,代湖广总督张之洞撰写了《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痛陈其实业救国的主张。
1.民族危机是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论”主张产生的思想根源。2.实业泛指农、工、商业,重点则在近代工业,作者认为,工业化是西方富民强国之原因。3.作者不同意当时“商务立国”的看法,强调只有工业建设才能“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地创造财富,因此工业建设是商业发展的前提条件。4.开发实业既是救贫致富之术,也是富国御侮之道。张謇是清末提倡实业救国论的代表人物,这段资料比较典型地反映出他的主张。他还提出过“棉铁主义”、发展外资等具体发展实业的措施。棉铁主义指以棉纺织业、钢铁业带动民族工业的发展,形成民族工业体系。他还主张以合资、借款、代办等形式,利用外国资本解决发展民族工业所需要的资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