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的意思被听者或读者误解为另一个意思,一份合同甲乙两方理解不同造成司法纠纷,这就是歧义。逻辑上叫违反"同一律"。
要消除句子的歧义,使表达的意思明确无误,首先要了解歧义是怎么产生的,进而探讨消除歧义的办法。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交代一下: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看似歧义的语句并没有也往往不会被人误解。如,某领导站在欢送大会主席台上,指着戴大红花的五个年轻人说:"这五个大学法律系的毕业生……",听众不会误解为来自五所大学的若干名毕业生。所以,在生活中,对待"歧义"的句子,不必草木皆兵。
下面主要谈书面语歧义现象是怎么产生的,以及如何消除歧义。
1.词义不明确
有些词本身词义(乃至词性)有两种以上,往往造成歧义。
①动词词义两可:"当地百姓已告政府"的"告"有"告知""报告给……"之义,也有"状告""控告"之义。如系后者,那就是民告官的案子了。"我借他三本书""借"也有双向的理解。
②量词词义两可,如"个",就有"位"(指人)"家"(指单位,如公司、银行)"种""盘"(如"两个素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