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名师支招:高考作文模拟题及审题指导

阅读:1169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6/4 11:47:19
高考在即,考生非常在意作文考什么,或从社会热点方面预测,或从主题范畴作预判,或从题型方面作揣测。从内容上看,有重点地对社会热点和主题范畴做些思考是必要的;而在题型方面,考生应该按照“2010年上海市高考手册”对语文高考所提供的“写作题型”在审题立意方面进行思维训练,则是当务之急。
  今年高考“考试手册”上列举了三道作文题,三例分别是2003年秋考题“杂”、 2008年秋考题“他们”, 2009年秋考题 “板桥体”,这三个例题基本上概括了多年来上海高考作文的三个基本题型: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本期,周刊请来三位名师,为考生拟几道题,并进行审题指导分析。
  【光明中学高级教师 李新】
  一、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黄白二马皆良驹也。为争第一,二马决定赛跑,目标乃千里之外一古木下。
  是日晨,比赛伊始,黄马狂奔于大道,而白马却遁迹于小径。
  日暮,黄马疲极而至。正得意,古木后白马忽现。黄马大骇:汝未狂奔,何故先吾而至?白马答曰:无他,只因小道近而大道远也。
  审题指导:
  中心句是“小道近而大道远”,如果从这句话立意,说明是选择大于努力,有时候选择了正确的方法,善走捷径,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也可以不同意这一点,白马固然是走捷径,虽然取得成功,但毕竟不可取,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一般没什么捷径可走,非付出艰苦的努力不可,从这一意义上来说,黄马虽然落败,但其踏实精神可佳。也可以从黄马、白马不同的表现,来考虑智与力的关系,一件事情要取得成功,智与力二者不可或缺,但有时候智要远大于力,我们知道最多的是爱迪生的成功公式:成功=1%的灵感+99%的汗水,但我们往往忘记爱迪生的后半句话:“有时候1%的灵感要胜过99%的汗水。 ”
  二、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年夏天,天气特别闷热,谬误便邀约真理和自己一起下河洗澡。
  真理不知道这其实是谬误的一个大阴谋,便欣然前往。就在真理陶醉于河水的凉爽的时候,谬误却趁真理不注意悄悄潜回到岸上,穿走了真理的衣服。真理发现后为时已晚,因而只好躲在河里不敢上岸。
  而谬误呢,却每天都穿着真理的外衣在大街上招摇撞骗。
  审题指导:
  审读这则材料,要扣住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真理的反面是谬误,但在生活中,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却不是那么分明,谬误穿上真理的外衣,它就成为了真理,而真理反而成为了谬误。比如绝对权力代表绝对真理,在权力的威慑下,谬误堂而皇之登上王子的宝座,而真理却成为贫儿流浪街头;但要相信谬误把自己装扮成王子也毕竟是谬误,真理哪怕成为衣衫褴褛的贫儿也毕竟是真理,拨开乌云见天日,真理就会闪耀异样的光芒。这就提醒人们,不要被谬误一时的招摇撞骗所迷惑。同时,真理也要擦亮眼睛,认清谬误的阴谋,更不能贪图一时河水的凉爽。 “要为真理而斗争”,那斗争的目的不是沉醉在温柔乡中所能实现的。
  【延安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周永蔚】
  一、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意大利小男孩托蒂,有一只十分奇怪的眼睛。说它“十分奇怪”,主要是因为眼科大夫经过多次会诊之后,竟然得出这样的结论:从生理上看,这是一只完全正常的眼睛,但是它却是失明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当小托蒂呱呱坠地时,由于这只眼睛有一些轻度感染,母亲曾用绷带给它包扎了两个星期。仅仅是这两个星期,由于它没有获得光的刺激,就被大脑宣判为“瞎”了,与之相关的神经组织,后来也停止了发育。
  审题指导:
  这是一份思辨性极强的材料作文。它是哲学上的“二律悖论”问题,即“主观与客观”、“动机与效果”。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着不少“好心没有好报”、“有意栽花花不开”的烦恼事情。
  所以,这份材料的正确主旨应该是:把握事物本质,避免“动机、效果”的二元论。
  二、请对以下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令人惊羡的伟大业绩。但是,从全国各地,也时时传来一些不好的消息,特别是党内的少数高级干部,因为贪污受贿,而破坏了党的形象,造成了极不好的影响。对这种状况,你有什么看法?
  审题指导:
  这是一个常规陈旧的话题。一般来说,同学们总少不了大谈特谈“党员干部贪污犯罪的种种不良现象与后果”。那么,怎样转换视角,独特创新,这是笔者认为更需要思考的问题。
  可设计“浅说‘腐败民俗学’之潜流”这一文章标题。先揭示“权力、物质、金钱”的崇拜歪风,再引出滋生在人们头脑中的种种“腐败文化”潜意识多元表现,最后通过 “自律的反腐文化、社会的监督文化、法制的严惩文化”这三个“廉政文化”层面去加以深论。
  所以,这份材料的正确主旨应该是:不断建设完善“廉政文化”,彻底批判潜流“腐败民俗学”!
  【东光明中学、原市北中学高级教师 张国顺】
  审题指导:这道题型属话题作文。审题时对于话题中的两个形象的概念要从社会生活中思考,明确其比喻含义。 “仰望星空”指什么?可以理解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理想追求、追求真理、坚守道德(信念)、关心国家民族的未来、追求公平正义、探索宇宙、追求理性的美丽……“脚踏实地”表现是什么?可表现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奋斗,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的夯实基础,身体力行,实事求是,甘于寂寞地埋头苦干,愈挫愈战的精神……话题“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概念并举,就要思考二者之间关系,二者之间乃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一个只有“脚下”没有“天空”的人生是狭隘的,一个只有“天空”没有“脚下”的人生是虚幻的。作文当联系现实,确立议论角度,化大为小。如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们的教育要“关注天空”,思索钱学森之问,反对为应试而教学,关注创新人才的能力培养;反对大学校园内追名逐利的浮躁,学术上的急功近利,提倡踏踏实实从事基础科学的研究。又如,中国发展不能只看到眼前,看不到长远,只追求一时的泡沫经济,却不想脚踏实地搞科技创新。
  二、眼睛达不到的地方,让心到达。请以“让心到达”为题目,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要求:1、注意“眼”与“心”的关系;2、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审题指导:本题型属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既要思考题目的关键词语,也不能忽视提示性材料。从题目看,须思考“心”指什么,到达何处,为什么要让心到达,怎样到达;从材料的提示看,须思考眼睛达不到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眼睛达不到的地方;思考“眼”与“心”的关系。如此,便可想到,“眼睛达不到的地方”或许是幸福,或许是理想,或许是道德境界(社会的诚信、公平、正义),或许是真理,或许是科学发现……“心到达”自然是心驰神往的想象憧憬,重拾难忘的往事,思想的探索……为什么“眼睛达不到”而要“让心到达”?或许是李商隐因羁旅他乡而憧憬“共剪西窗烛”的幸福团聚;或许是陆游因遭政治排挤报国无门而追寻“铁马冰河”的梦境;或许是屡遭贬谪,看不到现实希望的苏轼,让自己的心在“江山清风”、“山间明月”中放浪形骸;或许是马丁·路德·金因黑人遭受种族歧视的迫害而呼唤着黑人的和平自由的“梦想”;或许是中华民族的先人因科学的局限而向往着嫦娥奔月;或许是古今中外无数如房龙笔下的“漫游者”,在“守旧老人”的专制统治、思想禁锢,愚弄百姓的“无知山谷”中勇敢地探索、寻找幸福的未来;或许是居里夫人在现实中看不见的元素中,用思想,用行动去发现提炼新元素“镭”……从“眼”与“心”的辩证关系看,二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以“心”辅“眼”,用“心的到达”来慰藉“眼前的渺茫”,来增强对未来的信念。否则,富士康的悲剧则不可避免;从发展眼光看,以“心”引“眼”,“心的到达”将会引导人们去追求新的境界,带来眼的到达。由此可见“让心到达”所闪耀的是追求真、善、美的思想的光辉,是勇敢、执着、乐观的精神力量。
  三、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这是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要求:1、在阅读上面材料基础上确定文章的立意,题目自拟。2、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3、不得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这一材料作文题在叙述尼采从半高处去感受世界的美好后,用 “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这一问句提示我们感受世界的美好不仅在半高处,也可在山的不同角度去感受。所以,我们可以循着命题者的提示从不同角度思考,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验。
  可以立意为: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半高处有余地,留有美好的想象和向往,而不是一览无余。 在文学、艺术上,半高处则表现为含蓄。文学艺术留白,可激发欣赏者的审美活动。如果把“半高处”比喻人生的旅途中,那么,我们会明白“美在途中”。因为生命中绝大部份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
  也可立意为:从山顶看,美尽收眼底。依据一些诗句可以思考某些理由,从山顶看,是为了“欲穷千里目”,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就会感受世界的美好;从山顶看,可“一览众山小”,就会感受、认识到自己的美好,增强自信心;从山顶看,则“不畏浮云遮望眼”,头脑清醒,不受蒙蔽,才会感受生活真实的美。还可立意为:从山脚、山腰、山顶多角度、多层次观察,会感受世界更美好。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善于变换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便异彩纷呈。
  其实,从山脚看,也可感受世界的美好。观察事物往往取决于人的态度,如果居高临下,则目中无人,有了有色眼镜,何谈世界的美好。那么,从山脚看,则象征谦卑的态度,如此才能像庄子笔下“知丑”的河伯那样感受大海的美。而且,从山脚看,才能从事物的根基上感受其实实在在的美好。
     来源:新闻晚报  编辑:yuxiuy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