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2010年实用高考地理考试技巧

阅读:120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6/3 13:54:03
一、加强审题,正确审题,充分获取信息是正确解题的保证。1、审文字。找准试题中的关键文字如条件词、中心词、关键的修饰词,问题所涉及的时间、地点、地理背景等。建议审题时即将其划出。2、审图。读图要做到:读图名——读图例——读坐标——读起伏变化(定性到定量),不放过图中任何信息(如经纬度、箭头、注记等)。
  二、重视表达。表达失误例析:(一)用现象解释现象:青藏高原上太阳能十分丰富,原因是青藏高原地势高。
  分析:“地势高”和“太阳能丰富”是两种现象,这两种现象之间有一定关联,题目要求分析出形成这种关联的内在原因,这就必须借助“基本原因”来实现:“地势高”意味着“空气稀薄”,而空气稀薄又意味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是原理,“地势高”是现象,现象通过原理与另外一现象发生关系。
  参考答案: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因而太阳能丰富。
  (二)只有原理,没有分析。例:崇明岛会因泥沙沉积而不断扩大,它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答案:左岸,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河水向右偏转。
  分析:“偏转作用”是基本原理,实录答案只将原理回答出来了,而没有进行具体的分析,河水向右偏转后为什么就会导致岛屿与右岸相连呢?答案中没有体现出来。
  参考答案:北岸或左岸 因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水在流动时,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因而南岸侵蚀严重,北岸泥沙堆积量大。
  (三)分析不具体。例: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答案:资源丰富,水运方便,农业基础好。
  分析:分析一个具体工业区发展的条件,不能使用过于概括的语言,要具体回答出“如何有利”。例如“水陆运输方便”,它可以作为许多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但是作为本题的答案,它显然没有突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这一主题,因而是不具体的。
  参考答案:(1)五大湖区的铁矿、阿巴拉契亚山区的煤炭资源丰富。(2)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有便利的水运,大西洋沿岸有优良的港口。(3)地势平坦,农业发达,农副产品供应方便。(4)是欧洲移民最先到达的地区,开发历史久。
  (四)分析不全面。例:(南京三模卷)根据材料,评价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的条件。答案: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而廉价;地广人稀;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分析:评价类题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条件则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着手。资源丰富过于笼统。交通便利和市场广阔不符合青海省柴达木地理事实。
  参考答案:有利:有石油等多种矿产资源,且总量丰富;土地面积大;有国家政策支持。不利: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较为缺乏;科技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来源:现代快报  编辑:yuxiuy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