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是高考前的冲刺,复习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结合我市高三数学教学的现状,对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提出如下意见,供各校参考。
一、认真研究和解读高考考试说明
高考考试说明是高考法定的命题文件,是命题和复习之本。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和学习,深入了解考试性质、考试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五部分内容。在省发2010年高考考试说明中,数学科部分内容较去年难度降低,考查知识点也有删减。对比09年高考考试说明,有以下几点变化:
1、2010年我省高考数学科目试卷结构仍是三类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整卷共20-22题,选择题和填空题分值50%左右、解答题50%左右。理科考查内容比例:必修课程内容占65%,选修系列2和系列4内容(只是指4-4和4-5的内容)占35%;文科考查内容比例:必修课程内容占75%,选修系列1内容占25%。试卷结构和选修部分所占分值没有变化,但说明中少了“各部分内容的分值比例基本相当于内容的教学时数比例”的要求,这是值得注意的。
2、考试说明前 “几点说明”中文科没有变化,理科的2、4两点有所变化,4中增加了思维的发散性,体现了文理科的不同要求。
3、坚持“能力立意”的同时,进一步体现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新课程理念,重视知识的发现过程。文科增加了推导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理科除了增加了这一点以外,还要求能推导排列、组合数公式,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理解超几何分布的导出过程。
4、说明后面附有2009年安徽高考数学典型试题分析,每题除解题思路和试题分析外,还给出了常见错误和难度系数,使得考生在认真练习和分析后,对各种难度系数题目的要求有了更进一步的切身体验,体现了人文关怀。
5、考查知识点也有部分删减或难度要求的降低,如文理科画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图像,几何概型;要求增加的有文理科的会用中心投影画直观图,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和直观图,对平均数的要求有细微变化,标准差删除了“不要求记忆公式”的要求,分段函数删除了“函数分段不超过三段”的要求,理科的不等式证明增加了反证法。对极坐标和圆锥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的要求表述也略有变化。
二、安徽近三年高考命题的比较与探究
(一)命题特点和风格
1、紧扣考纲和考试说明,知识点覆盖全面。没有偏题、怪题,难度适中,区分度、信度合理,试题背景公正,文理科差异明显。
2、试卷结构相对保持稳定(表格略)。
3、2009年首次新课标高考和前两年高考相比命题有所变化:难点分散,分层把关、难度不断下降。
4、和其他课改省份相比,2009年,安徽对新增内容的考察作了极大限制。从内容上讲:理科只考了框图、极坐标与参数方程,文科只考了复数、古典概型、框图、茎叶图。
(二)安徽近三年高考命题的比较与探究
三年高考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1、注重基础,紧扣教材。教材是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理应成为高考试题命制的源泉,高考命题时一般都比较重视发挥教材的功能。实际上几乎每年的高考试题中,我们都能够找到大量以课本例习题为素材,通过变形、延伸或条件拓展命制出来的考题。
2、重视通法,淡化技巧。试题突出考查常规方法和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基本上没有出现用特殊技巧求解的选择、填空题,较好地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以方法为依托,以能力为考查目的的命题导向。
3、突出主干,渗透非重点。六大知识主干大纲版考试时,总分值大约在135-140分之间(新课标有所降低),函数与导数、数列、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和概率统计三年分值变化不大,还有一部分知识三年考察的题型都没发生变化。
启示:教学中必须加大这六大知识模块的专题讲解,并且要针对考查的方向去训练。千万别盲目的训练,浪费宝贵的备考时间。
4、注重知识交汇,突出能力。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突出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注重知识的交叉、渗透和综合。在知识交汇点命题,是体现“能力立意”命题指导思想的又一命题思路。许多题特别是解答题,处于主干知识点的网络交汇点。
启示:教学中不能单纯的训练单个知识点,还要注意训练多知识点综合的题目,但要注意题目的难度不能过大,要符合考纲要求。
(2)一题多解。三年高考题出现少数题目可以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题往往能用最为普遍的方法来解决,解决起来比较繁琐,而另一种方法非常简便,但却不是非常容易想到。
启示:学生在掌握好基本方法和基础知识之后,可以接受一些思维能力要求更高但更简便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能用多种方法求解的问题在高考中并不是主流。
(3)体现“少考一点算,多考一点想”的命题思路。这一命题思路体现了“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许多题目若能先想清楚,正确理解题意,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解答则较容易,否则会陷入繁难的运算之中。如09年高考理科概率虽不难,但如果想不到列举法,就会出问题,为减少一点算,试题中已知数值的设置独具匠心;09年文理科解析几何题都明显降低了运算量。
5、渗透思想,适度创新。
(1)2009年安徽高考对数学思想的考查
|
函数和方程思想
|
数形结合思想
|
分类讨论思想
|
化归与转化思想
|
理
|
3 5 7 9
14 16 19 20
|
2 6 7 10 11 12 13
14 15 16 18 20
|
6 12 15
17 19 21
|
4 8 9 10
11 12 14 18
|
文
|
3 4 5 6 7 9
16 18 19 21
|
3 8 10 11 14 15
16 17 18 20
|
8 10 12
15 19 21
|
9 12 18 19 20 21
|
(2)适度创新,凸现数学学科特点
三年来在主干知识的考查上基本一致,但在同一问题的考查上,又有变化和创新,力求体现出试题的新面貌、新情境。
三、2010年高考的二轮复习建议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对高考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强化,是考生数学能力和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的关键阶段,针对今年高考的特点,结合一轮复习的实际情况,二轮复习总的指导思想是:专题复习,夯实基础,控制难度,重在通性通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重点,在努力实现学生学科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应考素质。
第二轮复习,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二是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具体说来就是“四个看与四个度”:一看对近几年高考常考题型的作答是否熟练,是否准确把握了考试要求的“度”——《考试说明》中“了解、理解、掌握”三个递进的层次,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二看在课堂上是否紧跟老师的思维并适当作笔记,把握好听、记、练的“度”;三看知识的串连、练习的针对性是否强,能否使模糊的知识清晰起来,缺漏的板块填补起来,杂乱的方法梳理起来,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控制好试题难易的“度”;四看练习或检测与高考是否对路,哪些内容应稍微拔高,哪些内容只需不降低,主次适宜,重在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常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注重适时反馈的“度”。
(二)二轮复习的时间安排:
理科:到2月底,完成第一轮的复习;从3月初到4月底,进行专题(即二轮)复习;从5月初到6月初,进行高考模拟训练和基础回归整理(即三轮复习)。文科:从本学期开学到4月底,进行专题复习;从5月初到6月初,进行高考模拟训练和基础回归整理。
(三)如何进行2010年高考的二轮复习,下面分两个方面说明
1、定起点。认真分析一轮复习的教学情况、摸清底子,找准问题,结合去年高考题的难度,确定二轮复习的起点,狠抓基础反复练,重要知识点综合练。不拔高,难度适宜,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二轮复习中题不在多,但务必典型,常规的综合路子,重要知识点的结合规律,结论的拓展延伸,题干条件的变式等等,需要教师多加思考和研究,既让学生经受必要的训练,又不至于陷于无目的的茫茫题海中去。
2、研究考点,确定专题,切块复习。根据各校的教学情况可以分为知识专题和方法专题。高考主干知识可以划分为集合、不等式与简易逻辑、函数、导数与方程等九大块,而方法专题可以分为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六个专题。解题方法中应加强题型解法的研究,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四)二轮复习的参考专题内容设计与计划时间安排
第一部分:重点内容
专题
|
内 容
|
课时
|
1
|
集合、不等式与简易逻辑;
|
2
|
2
|
函数、导数与方程
|
3
|
3
|
三角函数(定义性质;图象性质;两角和与差;解三角形)
|
2
|
4
|
平面向量,三角与复数
|
2
|
5
|
数列与推理(理科加数学归纳法)
|
2
|
6
|
立体几何(理科与空间向量)
|
3
|
7
|
解析几何
|
3
|
8
|
概率与统计(理科: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分布列)
|
2
|
9
|
算法初步、不等式选讲(理科4-5)
|
文1/理3
|
各专题复习参考要点:
(1)集合、逻辑、条件的复习主要是加强以这三部分知识为背景横向联系其他章节知识的习题,可以和函数、数列、不等式、三角函数等知识点的联系。而推理证明的教学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因为新课标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所以在二轮复习过程中进行一些较为简单命题的推理证明也是非常重要的。
(2)函数、方程、不等式、导数的复习主要是训练这几部分知识点之间的有机结合的问题,在知识的交汇点处强化训练。另外这部分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比较密切,要加大和本部分有关的应用题的训练。
(3)数列重点研究数列的通项和前项和的综合性问题,强化数列性质与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另外,还要注意数列作为特殊函数的有关问题。
(4)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重视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应用以及解三角形的有关问题,淡化复杂的恒等变换。本模块知识注重规律的寻找和方法的总结。
(5)空间向量、立体几何要重视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特别是利用法向量求角和距离等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求空间角和距离始终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另外以三视图为背景考察几何体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是近年高考的一大热门问题。
(6)平面向量、解析几何,在二轮复习过程中要加大椭圆和圆的综合问题的考察,淡化双曲线。平面向量作为一个工具和解析几何结合方面的问题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7)对于新课标刚加入的知识点我们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应该加强,如:二分法、积分、函数的零点、框图、三视图等等,在平常的复习中就应该不断的训练。
第二、三部分:重点思想方法、题型专题
专题
|
内 容
|
课时
|
10
|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
|
2
|
11
|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
2
|
12
|
分类讨论
|
2
|
13
|
化归与等价转换
|
2
|
14
|
应用性问题(函数类;数列类;不等式类;三角测量航海等类)
|
2
|
15
|
探索性问题
|
2
|
在专题复习中要通过典型题目的解决,进一步关注这些知识点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使学生把握此类题目的一般规律,增加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使典型问题真正做到 “识——悟——熟”的境界。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对2010年《考试说明》及近三年高考题认真研究,把握对知识点要求、命题类型、考点赋分等方面的规定,结合历年高考题的特点,确定复习专题,发挥骨干教师优势,将每一专题备精备透,定准复习深度、广度和时间。特别注重研究今年有变化的考点和今年的社会热点问题。教学过程中要驾驭好三条线:知识(结构)是明线,要清晰;方法(能力)是暗线,要领悟、要提炼;思维(训练)是主线,是检验自己教学效果好坏的试金石。
对于专题的复习应坚持如下的几条原则:
1.基础性原则:夯实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的纵横联系的网络,突出知识主干,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的精髓,历来是高考数学考查的重中之重。“突出方法永远是高考试题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应重视“通法”,重点抓方法渗透。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仍然要坚持知识面广,起点低,坡度缓,难度适中,分题、分层把关的特点。选择题和填空题,无论从题目的形式结构还是从试题陈述方式与解答技巧看,基础知识占主导地位,属常规问题,学生大多能在45分钟以内完成。解答题前三道均属于基本题,考查学生平时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若认真作答,注意细节,应得到满分。后三题由浅入深,容易入手,但不易得高分。今年试卷将会更合理控制难度,在能力考查中注意文理科考生的实际情况,突出共性,反映个性,体现层次差别,更加贴近考生的实际。
2.针对性原则:首先对学生易忘或易错的知识,通过专题复习使之熟练掌握,对这些知识点要常抓不懈,要注重变式、强化训练,要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巩固。
其次纠错误查缺漏要有针对性:教师要把学生平时做作业或考试中的错误收集起来,因为做题是培养能力、寻找学生的弱点和不足的有效途径。查漏补缺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同时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及时归纳。因此,对一轮复习中发现的问题(特别是各类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彻底地进行解决,采取强化训练或个别辅导的形式,保证绝大部分学生顺利过关。
同时教师应针对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和高考要求,注重在知识网络交汇上设计题目,培养学生的能力。
3.综合性原则: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特别要重视数学方法之间的联系。注重知识在教学整体结构中的内在联系,揭示思想方法在知识互相联系、互相沟通中的纽带作用。如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关系,运用转化、数形结合的思想,这三块知识可相互为用。注意总结建构数学知识体系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揭示思想方法对形成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把握知识的运用,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等数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4.发展性原则:在复习过程中,知识要有发展和延伸,技能要熟练,方法要系统。
关于二轮专题复习授课模式,建议如下设置:
第一,单元知识整合系统化。例如函数的基本性质可分为五块。
第二,题型要考点化。例题剖析及思想和方法要考点化:围绕高考热点,选准例题,并能多角度变通,举一反三,精讲题目(一至三个例题,体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讲练后要养成题后反思。通过题后反思进一步掌握解题规律、技巧和方法,反复出现的失误问题应引起特别重视,强化记忆。怎样引导学生进行题后反思,后面再细讲。
四、二轮复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防止将二轮复习退化为章节基础巩固的倾向。应该说,二轮复习的专题综合是对学生经验增长大有帮助的训练时期,章节训练巩固对学生扎实基础、回忆知识方法有很大的帮助,两者可以相互融合,但绝不可用后者代替前者!有老师说,我们学生基础较差,做不动题,还不如多做做基础训练,确实,对于艺术学生或一轮复习不完整的学生而言,搞基础显得更有成效,但对一轮复习比较完整,学生基础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创造性地进行二轮的复习。经过二轮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会在原来基础上发生很大的改变,产生质的飞跃!
2.要根据学情,牢牢把握夯实基础与提高能力的关系;防止出现将二轮复习当成照本宣科、综合题目训练的苗头。二轮复习进行中,老师和学生都面临着大量的习题,处理不好,就会陷入题海,不能自拔;在时间和精力都不允许的条件下,结果可能适得其反。要对材料中的题目进行精选,大胆舍弃“偏,难,怪”和不适合学生学情,或对培养学生能力无多大用处的题目,选用典型题,帮助学生总结规律题,注意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信心的提升。坚决防止二轮复习杂乱无章,难题综合题大杂烩的情况出现。
3.二轮复习中要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失时机的选择典型题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利用典型题,结合学生理解掌握情况,适时进行合理变式与拓展延伸。应考能力的高低,并不是决定于做题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的程度。二轮复习中,有的老师容易犯急躁的毛病,无头绪无重点的做题难免不仅使学生丧失方向,而且过多的失败也使一部分学生过早失去了信心。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老师的引导和启发非常重要,学生的领悟与亲历更必不可少。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师已经开始转换在二轮复习中的角色,课堂教学中例题和练习的标准不必分得过清,但主体都放在学生一侧,老师要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与启发,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规范的解答。建议在二轮复习的每节课中教师都要准备一至两道的典型综合题目进行师生合作探究,坚决制止走过场,对答案,赶进度式的题海模式。这就要求老师们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弄清重点,理清头绪,精选习题,在授课过程中分清主次,优化课堂,分层推进。
4.集体备课不要流于形式,防止成为分工备课。要避免集体备课就是分工写教学案然后统一使用的想法和做法。认真学习《考试说明》和近几年高考试题,做到心中有数,把准方向。加强集体备课还应该包括课堂的落实和互相听课。尤其是年轻教师应做到听后再讲。选题要集体备课,教师应广泛阅读,从各种材料中(重视刊物)选出具有“针对性、典型性、新颖性”的题组,定时定量地练习,对于所有现成材料,必须经过预先筛选,进行适当的增减,不能不加编选拿来就用,控制题目的难度,在“稳”、“实”上狠下功夫,那些只有运用“特技”才能解决的“偏、怪、奇”的题,坚决摒弃。要力避错题、重复题、过难题、过易题、过时题(高考热点、重点问题除外),经过备课组的共同确认最后形成例题、练习题或试卷。
5.细心批改,有效讲评,强化错题整理。教师要抱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通过对学生练习的细心批改,来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找准病因,认真总结,对个别边际生问题进行个别辅导,精心设计每堂讲评课,坚决杜绝“对答案”和“满堂灌”式的讲评,讲评课必须做到:帮助学生彻底解决考试中出现的问题,保障学生在今后的考试中不再出现同样的错误,同时指导学生能解决此类问题;专题复习课要让学生对某几部分知识之间或方法的有机联系理解,并能进行恰当的应用。教师还要重新规范学生的错题整理,讲清整理的意义、整理的方法、整理的要求,并能每周批改检查,为三轮复习做准备。要求在二轮复习阶段逐渐清理淘汰以前的资料和错题整理,从而做到做每日有所得。
6.认真研究教育策略,加强考前学生心理方面和模拟考试答题技术方面的指导。两个多月时间很短,但对考生来讲犹如万里长征,随着高考日日临近,学生的紧张、焦躁心理逐渐加重,休息效果和学习效率下降。我们要时刻注意学生心理方面的调节。
在应试方面的指导,要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解题策略和学习方法策略的教育,教给学生怎样去学会数学,学好数学,怎样用所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解题练习,在问题解决中运用思想方法,提高学生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注意分析探求解题思路时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解题的过程就是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合理联想提取相关知识,调用一定数学方法加工、处理题设条件及知识,逐步缩小题设与题断间差异的过程。也可以说是运用化归思想的过程,解题思路的寻求自然是运用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典型问题中的运用。
当然解题不是目的,主要是通过解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以便改进和提高。因此,解题后的总结至关重要,这正是学生提高的大好机会。
7、关注热点。重点选讲函数、数列、方程,立几中线面关系,角的问题、圆锥曲线、向量、导数、概率的应用、关于实际应用问题等专题。总之要以知识结构的融会贯通为依据,使学生形成优化的能力结构,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面对陌生情景的数学问题、有分析破解的能力,能迅速抓住切入点,有创新素质和能力。但要控制难度,注重以练代讲。
五、认真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出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问题一:学生的解题步骤不严密,随意性较大,解题以结果为主要目的,缺乏答题规范性的训练,产生这个“会而不对,对而不全”问题的原因: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以身作则②平日对学生要求不严,得过且过。解决的措施: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我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每堂课都要有1-2道规范完整的解题过程作为示范②督促学生解题过程中一定要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做好四查即查知识、查思路、查步骤、查改正,没有落实和再落实的教学效益必定是不高的③试卷讲评课要对学生在这方面失分的原因分析到位。高考时要做到规范书写表达,力争既对又全,平时就严格要求。每种题型和不同内容都有不同的做题规范要求、程序和步骤。考试是以卷面为唯一依据的。这就要求考生在考试中不但要会,而且要对、对且全、全而规范。会而不对,令人惋惜;对而不全,得分不高,也很痛心。例如,有许多考生做立体几何题,作、证、求过程不规范;应用题缺乏必要的建模过程;解答概率问题时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表述,这都是不规范的表现,从而失去得分的机会。尤其是要注意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要做到符号准确,逻辑严密,言简意赅。要求学生写在试卷上的所有符号、文字、图形都要规范、标准、工整,排列有序,一看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卷面是否整洁也是得分的一种重要手段。
问题二:复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克服面面俱到式的重复“新授”。产生的原因:①教辅在作怪②教师的经验主义,不善于创新。解决的措施:①教师要有大局观,要抓住知识结构的关键点,②关键点所涉及的具体问题一定要在情景设计的典型性和新颖性上下工夫,并通过这些具体问题的变式、一题多联、一题多思的方式进行拓展或延伸,争取最大的覆盖面,达到最有效的落实。
问题三: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方式的不科学、无效。目前许多学校的学案设计几乎是某个教师的行为,缺乏集体的讨论与研究;使用学案时,各自为政;学案不能很好的利用,即对学生没有检查落实的措施和方法,只是一张卷子而已。建议学校关注学案特别是学案的使用方式,应建立有效的保障措施。
问题四:从前期调研情况来看,高三集体备课还是停留在形式上,即统一进度和分工,对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等几乎不涉及,建议集体备课要备教学目标、重点问题的处理方式、例题的选择、讲解的方式、问题的反思等,因此应加强集体备课措施的落实,同时加大监控的力度.
问题五:随着规范办学的实施,课时数减少了,教师讲的多、做的多,而学生听的多、想得少、做得少的现象较为严重;不少教师的复习课几乎是“讲题”课,自问自答的现象比较普遍。建议每位教师的每节课必须为学生留有自主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消化。
问题六:计算不准,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少同学及教师为此很困惑。事实上,造成计算出错的原因,首先是在思想意识上,很多的学生都错误地认为计算出错是粗心大意所致,有的同学认为只需细心,就能解决问题,但常常事与愿违。有的同学认为粗心是先天的,无法克服。这些错误认识,成为加强训练、提高运算能力的思想障碍。因此,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运算的准确是数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平时就要多下功夫,经过反复训练才能提高水平;运算的准确要依靠运算方法的合理与简捷,需要有效的检验手段(如数形结合,合理估值等),要养成思维严谨,步骤完整的解题习惯,要形成不只求会,而且求对、求好的解题标准,只有全方位的“综合治理”,才能在坚实的基础上形成运算能力,解决计算不准的弊病。
六、认真关注临界生这一特殊群体。
数学临界生,顾名思义,就是数学成绩在班或年级中处于中等或中下水平,尚有潜力在高考中冲上本科线的学生。他们在班、年级中占一定的比例,可以说,他们的数学成绩提高了,整个班或年级的数学成绩就会有一个大的飞跃。因而做好临界生的辅导,是高三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数学教师的一个挑战。
下面谈谈在辅导高三数学临界生方面的一些做法。
1、耐心与临界生谈心,深入了解他们的长处和存在的问题,作好心理辅导。
事实上,造成临界生数学成绩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首先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针对不同的问题作好相应的心理辅导,才可令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其次,教师要善于发现临界生的优势,鼓励他们继续发扬自己的长处,只有在扬长的基础上补短,才可能使数学成绩有大的飞跃。
2、针对临界生共同的问题,作好集中辅导。
将临界生集中起来辅导,目的是要解决他们共同存在的问题。要想集中辅导收到较好的效果,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备课时首先要认真备好学生,可让临界生将自己数学方面的薄弱环节写在纸上,收集起来;然后就普遍存在的问题,出相应的习题让他们在辅导课上进行训练。练习一定要经过精心筛选,并且不能与课堂上的重复,否则,不但浪费时间、效率低,而且会令临界生对辅导课不感兴趣;对所做的练习一定要评讲,评讲要有针对性,让他们感受到每节课都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学生将题目做完了,但对这道题的学习并不应就此结束,还应让他们想想、说说为什么自己选了某个答案,讨论为什么这个答案是对的或不对的,当时的思路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这样思考问题的方向对不对,这种解题技巧是否可行,以后应注意什么,有什么需要改进,等等。在这个讨论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不单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的技能技巧,解题能力也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3、因材施教,个别辅导。
事实证明,个别辅导的作用似乎更大。首先,在给学生就某一问题解疑时,教师可以更真切地了解他们出错的确切原因:是粗心,是知识点未掌握,是思维方式、解题方法错误,还是心理素质不过关,等等。针对个人的问题,教师可以对症下药,及时补救:引导学生如何改掉粗心的毛病,如何深入学习某个知识点,如何把握思维方向,如何掌握正确的解题技能技巧,如何培养必备的心理素质。其次,许多临界生数学成绩止步不前,很多题目都做不好,表面上看,似乎不懂多少道题,就存在多少个问题;其实不然,归纳起来,数量远远没那么多。虽然个别辅导分配给每个临界生的时间不可能很多,但由于针对性强,问题解决透彻,只要他们攻破了一个难点,做类似的题时就可以举一反三;而只要帮助他们攻破几个难点,让他们摸索到解题套路和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他们就会找到感觉,达到顿悟,并有能力将其他难题逐个攻破,而信心与兴趣也同时大大地增强了。第三,精心选择好训练题,基本以中等难度试题为主,既要涵盖考试要点,又能巩固基础,所以老师可以根据对临界生试卷的分析,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网络中断部分进行重新嫁接,对于试卷重错率高的部分,给出提纲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复习。第四,要求学生对小题要限时训练:针对选择、填空的特色,掌握一些解题的特殊技巧、方法,提高在高考中对时间的掌控力。同时,要进行专题配套训练:①训练重点题和热点题,②训练主要得分题,③训练意外题与创新题,④训练查漏补缺题。
4、将临界生的辅导与日常的数学课联系起来。
临界生不应只在辅导课上才是临界生,在日常的数学课中,教师平时备每一节课时,应多花一点时间备一下临界生,上课时就他们常出现的问题多加提问。课堂上多给临界生机会去补救不足或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切切实实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并能收到极佳的效果。
5、密切跟踪临界生学习情况与成绩,不断进行学法指导。
要求临界生对知识、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同时要求他们必须建立错题库,将错题分类择录成本,不断查漏补缺,不断巩固基础,不断提高能力。此外,注意指导临界生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并组织进步较快的临界生向其他临界生介绍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让他们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总之,高三二轮复习一定做到:查缺补漏抓落实,过程监控摸学情,专题讲座建网络,综合训练促能力,质量分析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