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资讯 >  阅读文章

高校新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学者:不宜另起炉灶

阅读:189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9/4/30 10:45:19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新增本科专业目录,“人工智能”专业位列其中,有35所高校获批建设。“它反映的是我国人工智能本科教育呈现出的繁荣景象。”4月3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王万森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设立,对我国各级各类院校的高层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不过,也有人感到困惑——在本科专业目录中,早已有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工智能专业和它到底有何区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李波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一般认为,智能科学与技术的专业面偏宽,与行业的对应关系不直观,而且脑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一般划分在生命科学领域。北航牵头组织新申报并获批的人工智能专业,是信息领域的一个本科专业。“至于如何开设,应该鼓励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李波说,感知、认知基础好的学校可以选择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技术及应用基础好的学校可以选择人工智能,当然,学校也能在现有计算机或其他专业中培养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总之,各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有自身特色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王万森亲历了我国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创建、发展的全部过程。在他看来,它和人工智能专业并没有本质区别,差别只是在于专业名称不同,名字的社会认知度不同。

  18年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在北京召开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学术年会,部分与会代表提出了在我国建立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建议,该建议得到大多数参会人员的认可。但就专业名称,大家最后的共识是叫“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王万森说,这是因为,当时人工智能正处于其发展的低潮,在“寒冬”时期将专业命名为“人工智能”,其结果可以想象。而且,这一名字沿用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名称的结构形式,也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惯例。

  后来,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设立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工作组,确定了该专业的知识结构。从专业知识结构来看,该专业和人工智能专业也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在上述专业知识结构下,我国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15年来的教育实践,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王万森表示。

  至于两个专业如何并行发展,王万森也有自己的想法。一是可以将“智能科学与技术”作为研究生教育层面的一级学科名称,把“人工智能”作为本科教育层面的专业名称;如果两个本科专业一定要并行存在,那么建议在研究型高校和部分应用研究型高校采用“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名称,而在部分应用研究型高校、应用型高校和技术型高校采用“人工智能”专业名称——前者注重研究,后者强调应用。

  不过,王万森也强调,办好高质量的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关键不在专业名字叫什么。

  “人工智能不是一个孤立专业,而是一个专业类。”例如,沿大数据智能这一学科领域衍生出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沿智能自主系统学科领域衍生出来了“机器人工程”专业……“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及其应用的不断深入,很有可能还会不断衍生新的专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工智能专业为核心,外加衍生层诸专业的新生专业类,即人工智能类专业。”王万森说。而整个人工智能专业教育体系,除上述核心层、衍生层专业外,还应该包括支持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复合型专业和支持人工智能交叉型人才培养的交叉型专业。

  王万森建议,应创新人工智能与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协同发展模式,构建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实现人工智能和其他专业的有机复合与交叉。

  “人工智能专业建设不应颠覆性地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要结合实际需求,和原有专业创新、协同发展。”他表示,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专业看起来发展得如火如荼,但诸多深层次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人工智能与其他社会领域专业的有机复合、与其他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都还不够深入。“这些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来源:网络  编辑:majiawe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