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时事政治: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专题讲练

阅读:1231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4/9 15:33:15

    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专题考案】

  ()选择题:(每题2分,共50)

  1.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在自然科学方面,我们要做独创的努力,并且要用外国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整理中国的科学遗产,直到形成自己的学派。这一论断对60年后的今天我们发展新兴经济仍然有重大意义。其主要启示是:( )

  A要善于引进,吸收创新 B要学习外国,大胆借鉴

  C要立足国内,放眼未来 D要继承传统,形成特色

  建国60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时代,有专家说我国经济即将进入生物经济时代。回答2-4题:

  2.继信息经济之后,各国都开始纷纷抢占生物经济这一战略高地,这是因为:( )

  A生物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B生物经济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生物经济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 D生物经济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3.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物技术产品有了更大的需求。这说明:( )

  A消费对生产有调节作用 B经济水平决定消费水平

  C生产和消费互为因果 D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4.目前我国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还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缺乏创新创业型人才。因此,发展生物技术,国家应该:( )

  A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人才素质 B坚持对外开放,大力引进人才

  C创新人才机制,培养优秀人才 D提高人才待遇,改善创业环境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艰苦创业,使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生改善、民族团结、政通人和,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据此回答5—6题。

  5.从政治常识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 )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我国各民族已经实现了共同繁荣我国各民族都应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加强民族团结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上述材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

  A.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B.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C.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D.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葛洲坝、

  小浪底、三峡等等。据此回答7—8题。

  7. 我国兴建大型水利工程,体现出我国国家职能是

  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

  D 文化职能

  8.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投资来源于

  A.扩大再生产部分 B.非生产性基本建设 C.社会物资储备 D.公共消费部分

  9.《共同纲领》在新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地位,因为它( )

  A.确立了国家性质 B.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C.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制定 D.规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

  10.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

  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整体上协调发展

  C.19561965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城市中取得突破

  11.以下事件发生在1950年的有( )

  抗美援朝战争的开始西藏和平解放中央发动镇压反革命运动土改的基本完成全国物价暴涨的局面结束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

  A.①②③⑤ B.①③⑤⑥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⑥

  12.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工商业改造 B.统购统销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

  13.20世纪50年代,我国发生的下列历史事件中,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没收官僚资本企业 D.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14.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美建交后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B.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后中国与许多欧洲国家建交

  C.改革开放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D.“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15.中国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始于

  A《论十大关系》 B中共八大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6.下列属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成就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神舟号"系列飞船发射成功 D.中国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17.1978年在全国掀起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解放( )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使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的根本错误 D.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

  18.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这( )

  A.标志着十年文革的结束 B.宣告了改革开放的开始

  C.体现了社会公正的重建 D.意味着拨乱反正的完成

  19.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了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是指( )

  A.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D.公正合理化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20.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建国60年以来,东北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东北三省工业经济效益下滑、工业生产步履维艰,这一幕被称作东北现象”;作为粮食市场稳压器的东北农业也遭遇了相同的尴尬:传统优势农产品大量积压、农民增收缓慢、农业经济效益提高不大等问题尖锐,新东北现象随之诞生。回答21-22题:

  21.在解决东北现象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将高炉建到海边,发展临海型钢铁工业发展科技,生态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产业铁路、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更好的软环境来吸引人才和投资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④

  22.以下不属于新东北现象的种类是

  A.大豆 B.甜菜 C. 人参 D.玉米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图1为某城市一住宅房屋建筑示意图,根据图分析回答23-25题:

  23.对城市所在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低平,气候温湿,属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B.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侵蚀强烈

  C.既有陆地边界,也有海洋边界

  D.少数民族众多,属岭南文化副区

  24.II幢上午阳光被第III幢房屋严重遮挡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南极臭氧空洞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B.哈尔滨的冰雕艺术节正拉开帷幕

  C.我国的低温中心在青藏高原

  D.驯鹿向南迁徙到温带草原

  25.当该小区房屋阴影为一年中最短时,北京地方时应是(  )

  A.3月21日13时08

  B.6月22日12时52

  C.6月22日13时08

  D.6月22日13时24

  ()非选择题:(50)

 26. (14)2009年10月1新中国将迎来自己60岁的生日,现在的中国与建国时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同时中国经济地域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材料一:见图2

  

  材料二:见图3

 

  材料三:见下表1

  表1 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基本情况(2007)

  城市群土地面积(Km2)人口()非农业人口比重(%)生产总值(GDP,亿元)人均GDP()经济密度

  (亿元/Km2)产业结构比进出口总额/GDP

  长江三角洲10.02757144287753504028714.6:55.9:39.51.13

  珠江三角洲2.2262450135724249961554.4:53.3:42.32.04

  图4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

  材料四:



  (1)1980年至2007年期间,我国进出口总额和外资直接投资累计量占世界比重均呈现出明显_____趋势;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增长要明显______人口指数增长,表明我国____________发展和控制____________增长的成效显著。

  (2)简述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是。

  (3)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36876亿元。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个地区面积和GDP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 ____________

  (4)简述上海市和广州市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5)比较2007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27.(16)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分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土改的几组调查材料:1952年对山西49个村农民的调查,有10780亩土地被卖;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的调查,有12.5%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忻县的调查,在被调查的2468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 ——《新中国要事评述》

  材料三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中指出: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是牲畜、农具、肥料和种子等的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有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继续稳步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新中国要事评述》

  材料四 《人民日报》19571113社论指出:湖北红安县土地贫瘠,生产条件不好,今年平均亩产也达到了834斤,比1952年增长了一倍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大量增产的地区,有的是十分贫瘠的,在那里能够提早十年实现农业发展纲要在案的指标,那么条件与它们相同或者比它们好的地方,难道反而不能做到吗?有些人不了解农业合作化,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上来一个大的跃进,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人民日报》

  材料五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20世纪80年代凤阳花鼓词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反映的土改运动的基本目的是什么?其中对富农的政策与以往有什么不同?(4)

  ②.材料二反映了农村的什么现象,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

  ③.造成材料三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人民政府解决材料二、三中的现象的方法是什么?(2)

  ④.根据材料四判断当时我国农村建立的经济体制是什么?这种体制的特点是什么?给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什么影响?(3)

  ⑤.出现材料五中所描述的现象的关键因素是什么?(2)

  ⑥.从材料一到材料五所反映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至少答对两点以上)

  28.材料一:(20)建国60年的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1)从唯物论角度,说明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10)

  材料二:罗某夫妇为我国某钢铁厂退休职工,李某夫妇是电力系统退休职工。1968年两家的家庭月收入为40元,一都靠借债度日;1978年两家家庭月收入55元,一都靠省吃俭用勉强度日,孩子的衣服老大穿过老二穿; 2009年初,罗某夫妇二人年收入超过3万元,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的幸福生活。而李某夫妇二人年收入超过10万元,车子、电脑、大面积住房、健身器一应俱全,与朋友搓麻将、参与网上赌博成了夫妻二老的爱好。

  (2)罗某和李某家的生活变迁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和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10)

  参考答案:

  1 A     2 D     3 B    4 C     5 C     6 D      7 B      8 A     9 A       10C       11A        12A     13D       14D      15A    16C     17D   18C         19C   20D        21A       22C     23B    24C       25B

  26(1) 上升(增加); 高于(快于),经济 人口 。

  (2)都为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集,土壤肥沃 ; 珠江三角洲地区热量与降水比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

  (3)21.02% 9.91%

  (4)上海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中点,联系长江流域经济腹地(长江的入海口),临近日本、韩国; 广州地处我国南大门,毗邻港澳,临近东南亚。

  (5)总体上看,2004年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密度大,发展水平较高,第三产业比重较大,对外贸易水平高于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人口总数大,GDP总量大,但人均GDP低于珠三角地区。

  27①.基本目的——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个人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对富农的政策——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孤立富农

  ②.反映的现象是土改后的农村重新出现了土地买卖、租佃、高利贷盘剥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土改后实行的是农民的个人土地私有制

  ③.造成材料三现象的原因是农民的个体分散经营方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政府的解决方法是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开展大规模兴修水利,发展生产

  ④.人民公社体制。特点是一大二公。这种体制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造成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⑤.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必须突出农业的首要地位和战略地位

  经济发展方针的制定必须立足具体国情,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去制定经济政策

  农业政策的制定必须要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业生产力、发展农业经济为目的

  28(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实践源泉。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入总结广大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①1968年至1978年,老罗、老李家的生活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改革开放30年来,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职工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行业之间职工收入差距拉大,社会分配不公凸现。

  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领域要确定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解决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实现社会公平。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金榜高考在线频道

更多精品资源下载请访问:金榜教学资

 

 

     来源:天利淘题|www.jb1000.com  编辑:xueya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