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2010高考历史热点:从达沃斯年会引入世界经济史

阅读:1527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4/9 14:43:53

一、时事热点材料
  达沃斯年会,就是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Davos World Economic Forum),简称达沃斯论坛,也叫达沃斯会议。世界经济论坛 (World Economic Forum——WEF),前身是现任论坛主席、日内瓦商学院教授克劳斯·施瓦布1971年创建的欧洲管理论坛1987年,欧洲管理论坛更名为世界经济论坛。论坛因每年年会都在瑞士的达沃斯召开,故也被称为达沃斯论坛。作为非官方的国际经济最高级论坛,世界经济论坛致力于召集各界领袖开展合作,以研讨世界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为宗旨。论坛成员由全球前1000强跨国公司的企业领袖、各国政府现任的领导人以及主要国际组织的领袖人物、全球传媒领域内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士、各领域知名专家等组成,与会者将研讨全球敏感问题、热点问题和趋势性问题。冬季达沃斯论坛在瑞士举行;夏季达沃斯论坛在中国举行。
  2010年冬季达沃斯论坛12731日在瑞士小镇达沃斯召开,此次年会的主题是重思、重设、重建:改善世界的状况,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此次年会。全球经济复苏和国际金融监管成为两大热门话题。
  二、历史考点分析(世界经济史主要考点)
  ()大纲版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1)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初步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对外强占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被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最终形成:二十世纪初。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高潮,世界被瓜分殆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夏,美、英、中等国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会议最终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这两个国际货币金融组织,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
  (2)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199511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它的宗旨和基本原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相同,即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达到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3)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①欧洲经济区域一体化: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1957年,六国首脑签署《罗马条约》。1958 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在布鲁塞尔宣告成立。1967年,以上三个共同体正式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将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共体正式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欧洲一体化的内容从最初的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1995年,欧盟决定将欧洲单一货币定名为欧元。200211正式启用。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1992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起北美自由贸易区域组织。该协定从1994年开始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③亚太经合组织:1989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美国等12个国家宣告亚太经合组织正式成立。1991年,中国和中国台北、香港加入该组织。奉行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原则、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协商一致和自愿的原则,以及以渐进的方式实施目标的原则。其合作方式被看做是一种制度上的创新,称为 APEC方式。
  3.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
  (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一战后至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
  (3)20世纪六七十年年代以后,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4)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概况
  (1)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后英国对外殖民扩张、英国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2)欧洲大陆大国法国:路易十四改革、君主立宪派经济政策、吉伦特派经济政策、雅尔宾派经济政策、拿破仑的财政改革、法国工业革命进展缓慢的原因、巴黎公社经济措施、法国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
  (3)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北美独立战争的经济背景、美国工业革命发展迅速的原因、美国内战前的西进运动和南北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的主要发明和托拉斯垄断组织的产生、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美国工业发展迅速的原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和危机特征、罗斯福新政(特点、内容、实质、影响)、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轨迹(稳定发展——放缓滞胀——复苏繁荣)
  (4)德国三落三起:德意志统一前普鲁士具有完成统一的经济实力、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的主要发明及垄断组织、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原因、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的经济背景和经济政策、二战后西德成为西欧最强的经济大国的原因。
  (5)亚洲强国日本:明治维新的经济背景和改革的经济措施、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经济背景、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原因和发展成就。
  (6)世界大国俄国:1861年改革背景的经济背景和经济措施、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俄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苏俄巩固政权的经济措施、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经济措施、苏联解体的经济原因。
  (7)欧洲文明古国意大利: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的经济原因、意大利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局限、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的经济意义、意大利两次侵略埃塞俄比亚的不同结果及其经济原因。
  5.亚洲经济的发展(关注新加坡、韩国、泰国、马亚西亚、印度和西亚国家)
  ()新课标版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开辟新航路(东方的诱惑、新航路的开辟、走向会合的世界)
  (2)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海上马车夫日不落帝国、世界市场的拓展)
  (3)第一次工业革命(从珍妮机到蒸汽机、从工场到工厂、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4)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迈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的出现、世界市场的发展)
  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会议、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向全球化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1)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虚假繁荣的幻灭、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2)罗斯福新政(临危受命、实施新政、摆脱危机困境)
  (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福利国家、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4.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战时共产主义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2)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三、高考真题选编
  01.(2009年江苏历史14)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C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02.(2009年北京文综21)在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各国实行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其中属于法国的是 A
  A.通过立法确立小农土地所有制   B.允许农奴通过赎买获得份地

  C.圈占土地建立资本主义农牧场   D.承认土地私有,实行地税改革

  03.(2009年山东文综14)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04.(2009年四川文综21)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之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B
  A.海外市场的形成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圈地运动的推进             D.民主制度的确立
  05.(2009年广东历史19)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D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06.(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31)
  表1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B
  A.行业竞争激烈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07.(2009年江苏历史17)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D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08.(2009年全国Ⅱ卷文综2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影响力增强,一些亚洲国家独立后在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工业体系。其中有 B
  A.马来西亚       B.印度     C.新加坡      D.泰国

  09.(2009年广东历史24)20世纪60年代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美国一度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美国这样做的目的应该是 A
  A.维持美元价格    B.赚取更多英镑    C.支持浮动汇率    D.制造金融混乱

  10.(2009年全国Ⅱ卷文综23)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总结20世纪的历史时说,最简单明了的一点,就是到了80年代,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之间的相似之处,远比其各自与1939年时的本国或对方更为接近。他强调的是 A
  A.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经济上共同之处增多   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C.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D.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11.(2009年上海历史27)在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订购价不到十美元一双的耐克鞋,在美国等国家的市场上竟然平均要卖到四五十美元。这一现象表明 A
  A.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       B.亚太经合组织发挥了作用

  C.世贸组织受到美国控制       D.亚洲商人的市场信息滞后
  12.(2009广东文科基础36)欧盟建立的背景是 A
  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经济竞争日益加剧

  B.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且相互间消除了贸易障碍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使欧洲国家感受到竞争压力
  D.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使欧洲各国急欲联合自保
  13.(2009天津文综历史12题第(3)(4)小题)
  材料四 英国于1946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拔款给贫困者以社会违法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如何确立福利制度?(2)这种制度有何作用?(3)
  材料五 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中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4)依据材料五归纳出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结果。(4)
  答案要点:

  (3)确立方式:通过立法形式(或通过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政策等)。作用: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4)存在问题: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最终结果:社会矛盾尖锐,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14.(2009年江苏历史24)(8)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积极谋求世界经济霸权。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则是其具体表现之一。该体系虽然于上世纪70年代初崩溃,但美国凭借其实力在国际货币格局中仍占主导地位。请回答:

  (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是什么?该体系是如何设定汇率机制的?这一机制对美国有何特殊意义?(6)
  (2)欧洲经济一体化将对世界货币格局产生什么影响?(2
)
  答案要点:

  (1)背景:国际金融秩序混乱;二战后美国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汇率机制: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意义:美元取得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美元充当黄金等价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2)欧元区(欧盟)已成为与美国实力相当的经济体;欧元对美元的国际地位将构成强有力的挑战。

四、原创试题演练
  01.16世纪前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对转折含义的正确理解是 B
  ①世界从相对孤立的状况向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世界过渡 ②欧洲的经济发展逐渐超过亚洲 ③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④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02.英国18世纪的圈地法案规定:将这些土地分割并以栅栏圈囤,此种分割、划分地段并加以囤围,虽使一切方面均得其利,但必须在国会协助下执行之。这表明 D
  A.圈地运动被法律禁止            B.自耕农利益得到了法律保护

  C.圈地运动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D.圈地运动上升为国家行为
  03.(法国)东诺曼底鲁昂议会从1722年起,提供了一些农民抛弃土地耕种而去纺纱和梳棉的例子,议会抱怨由此给农业带来的毁灭性后果。诺曼底所有村庄均有其纺工和织工,鲁昂的制造业则使18万人忙于这种工作。这则材料说明 D
  A.工业革命使农村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B.残酷的封建压迫迫使农民离开土地

  C.封建势力极力阻止工业革命的开展 D.工场手工业成为法国重要的经济成分
  04.19世纪上半期一位到过英国的法国人颇有感慨地说:像英国这样的一个贵族国家却成功地为人民提供物品,而法国这样一个民主国家,却只会为贵族而生产,此话的含义是 C
  A. 肯定法国是民主国家     B. 批评英国是封建国家

  C. 肯定英国的工业革命    D. 批判法国贵族的特权
  05.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其中转变的含义是 C
  A.东方从属于西方格局的形成       B.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民族主义萌发
  0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英军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它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A.内燃机的发明与制造     B.炼钢技术的突破
  C.石油的广泛运用         D.蒸汽机技术的进步
  07.19世纪末德国重工业发展迅速,生铁产量1871年为156万吨,1891年增至464万吨,在世界生铁产量中的排名上升到第二位。这主要是由于 C
  ①国家统一的完成 ②采用新技术新设备

  ③大力向海外输出资本 ④获得大量战争赔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08.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基本方式有 B
  ①近代工厂制度的形成 ②国际贸易的发展

  ③人口和资本的自由流通 ④武力威逼与瓜分殖民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09.在中国历史上,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的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清末却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包括 B
  ①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②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③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经济体制 ④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④
  10.“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B
  A.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B.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

  C.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D.实行粮食税制度
  11.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繁荣时期,大街小巷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小车,状如长龙,当时流行着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的谚语。由此可见 C
  A.汽车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B.汽车工业始现衰兆

  C.分期付款隐藏着危机       D.股票投机活动盛行
  12.2009年3月18美联储决定要撸起袖子印上万亿美元钞票,来购买国债和抵押贷款相关债券,接着财政部启动万亿美元“有毒资产收购计划,市场上美元贬值预期升温,并在世界引起连锁反应。世界出现连锁反应,主要是源自于 A
  A.《布雷顿森林协定》     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罗马条约》           D.《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13.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提高福利享受者的门槛,降低福利待遇标准,主要原因在于 A
  A.维系福利的高额支出使这些国家不堪重负

  B.这些国家一直存在着对福利制度的非议
  C.战后社会危机缓和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使然
  D.70年代经济危机的冲击使这些国家经济压力加重
  14.苏联笑话:斯大林、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乘坐火车出门。开着开着,火车突然停了。斯大林把头伸出车窗外,怒吼道:枪毙火车司机!”可是车还是没有动。接着赫鲁晓夫说:给火车司机恢复名誉!”车仍然没有动。勃列日涅夫说:同志们,不如拉上窗帘,坐在座位上自己摇动身体,做出列车还在前进的样子……”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
  ①斯大林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②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在于突破了原有斯大林体制
  ③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④三位领导人的政策导致了苏联社会主义的最终失败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和韩国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其原因不包括 B
  A.制定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B.大力发展国营经济

  C.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        D.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

 16.图是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反经济全球化示威游行,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C

  A.欧美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B.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面临严重挑战

  C.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D.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17.(32)世界市场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从那时起就出现了关于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之争,至今,它仍是世界舞台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降低关税,并与法国等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这一政策也推广到欧洲以外,用武力强迫中国等东方国家减免关税,开放市场。

  材料二 1930--1932年,由美国开始,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或实行商品输入限额制度。……英国首先放弃金本位,与它利益相近的国 家,组成了英镑集团”;为了与之抗衡,美国及其势力范围内的国家和地区组成了美元集团,法国也曾组成了金本位集团”……为了调节国家间的经济关系,以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各国政府纷纷出面与外国缔结具体的贸易协定或短期支付协定加以调节。政府干预对外贸易和金融已成了资本主义各国国家机器的 重要职能之一了。

  ——摘自《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1948年美国出口贸易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3,到1 972年,下降到l 3.7%,而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占33.7%。美国和欧共体虽然互为对方最大的贸易对象,但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欧共体指责美国实行高关税壁垒,而美国认为欧共体实行贸易歧视政策。双方在关贸总协定进行了七轮激烈的谈判,到1979年完成东京回合,决定发达国家将关税都降至5%的水平,以实现自由贸 易的目标。

  ——摘自《世界现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6)基于这一政策,英国是如何用武力强迫中国减免关税的?(3)这一 政策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6)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以后各国为什么对这一政策进行了调整?(6)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2)

  (3)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欧共体之间的关系及其导致这种关系的原因。(7)

  (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世界市场的综合认识。(2)

  答案要点:

  (1)原因: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迫切要求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英国已经掌握经济霸权,在世界市场上拥有最强的竞争力;亚当斯密等人提出自 由主义学说。(6)

  实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3)

  影响:英国的商品倾销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的半封建化开始。(3)同时,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3)

  (2)原因:1929年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3)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3) 说明: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局部调整。(2)

  (3)关系:70年代形成了竞争关系和伙伴关系。(4) 原因:欧共体在许多领域已经赶上美国,另外在贸易上两者也是相互依存的。(3)

  (4)认识:世界市场是一个互相竞争,又彼此依存的经济体系。要想在世界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不断扩充自身实力,并进行适时调整。对欠发达国家进行适度的贸易保护,有利于实现世界市场上公平、合理的竞争。(2分,答出两点即可)

  18.(25)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经济利益与其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相融合的产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直到1860年,英法两国才签订了《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随后,英国又和其他国家签署了降低关税的商贸条约。《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的签订,标志自由主义政策在英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这距离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注:自由主义诞生的标志)的问世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

  ——张志敏《自由贸易主义的真相》

  (1) 为什么到1860年自由主义政策能够在英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2)它对当时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

  材料二 下图是反映英国1903年关税改革的漫画。(注:中间的树代表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

  (2)根据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为什么要进行关税改革?(4)漫画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改革主张?(2)

  材料三 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业的关系方面,应以……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切望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导 致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对上述目的做出贡献。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依据材料三指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主张实行怎样的贸易政策?(2)当时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贸易政策?(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关贸总 协定的最大特点是什么?(2)

(4)当今经济危机漫延全球之时,美国奥巴马政府推出了购买美国货的经济救援计划,中国政府则积极呼吁贸易自由,反对贸易壁垒。对于中国政 府的做法,你是否同意,为什么?(3)

  答案要点:

  (1)原因: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的世界强国。(2)

  影响:有利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的经济扩张;广大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加强 了世界各地贸易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6)

  (2)原因:各国通过自由贸易政策从英国获取了大量好处,而英国则不能从别国获取对等利益;20世纪初英国逐渐丧失了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4 )

  主张:提高关税。(2)

  (3)政策:自由贸易(2)

  原因: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强国,急需大量的市场以满足国内生产的需要;世界各国吸取经济危机和二战的教训,希望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国际 贸易体系,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

  特点: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贸易体系。(2)

  (4)同意。理由:当今中国国家实力已经逐渐强盛,贸易自由有助于中国扩大外贸,摆脱危机;只有所有国家都实行贸易自由政策才能有助于摆脱危机,否则只会加剧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动荡。(3)不同意。理由:一国政策应以维护本国利益为前提,在别国推行贸易保护之时,倡导贸易自由,只会造成进口增加,出口减少,从而加剧中国所面临的经济危机。(3)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金榜高考在线频道

更多精品资源下载请访问:金榜教学资

 

 

     来源:天利淘题|www.jb1000.com  编辑:xueya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