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报考指南 >  阅读文章

专家谈志愿填报:选大学不能只买涨不买跌

阅读:56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5/7/30 14:01:46

  高校招生录取正在进行之中,这是一场围绕着高考[微博]分数展开的竞争——通过录取分数线的高低证明高校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大学的声誉。填报志愿时,考生和家长[微博]也总是觉得录取分数线高的大学好,录取分数线高的专业好。

  录取分数线,为何会成为高校“命根子”,变为高校质量和声誉的象征?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在目前的高考升学评价和学校办学制度之下,除了分数线,没有其他指标可以来评价一所大学的生源质量。如果招生录取制度不变,学生和家长以及全社会,对分数的态度就不可能转变。指责高校过分看重录取分数线,不可能有任何作用——如果北大录取分数连年下降,社会舆论必然指责北大的办学出现问题,因此,只要能保住录取分数线,就能保住江湖地位。

  有意思的是,虽然高校把录取分数线作为学校办学质量的象征,但我国大学的录取分数线,通常与大学的办学质量、办学声誉并无紧密关系,而往往与学校传统录取数据有关。比如,人大[微博]曾曝出招生丑闻,当时还有议论说人大的录取分数可能会走低。可事实是,人大录取分数根本不受任何影响。

  这种录取分数和办学质量、声誉的关系,給大学带来的“启示”是,不管办学上出现什么问题,只要抓住录取工作,分数线就会坚挺。而我国的招生录取制度,又为大学去操控录取分数线提供了便利。按照我国的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规则,一名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最担心的是能不能被这所学校录取,以前实行等第志愿填报和录取时,这种问题尤为突出。在实行平行志愿之后,这种情况有所改观,但志愿填报仍旧存在定位不准的风险。

  为规避风险,提高志愿填报成功概率,考生和家长所能做的,就是参考往年的录取分数,进行志愿填报定位,如此一来,影响学校当年录取分数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往年录取分数。于是,高校就会“挖空心思”提高录取分数,让高分学生在定位时,把本校作为首选目标学校。

  一是采取违规预录取方式,以消除考生填报本校的顾虑,这是高校针对考生担心填报不录取,所采取的有针对性战术,这种战术用得好,招生录取业绩会显著提高。可是一旦拿捏不当,就会出现被承诺录取的考生数大于学校能承受的最大录取量,出现放考生鸽子的情况。还有的招生人员会“精准”掌握报考本校的每一名考生,可却无法预见到其中有个别高分考生,被其他学校成功“策反”,导致本校录取分数下挫。

  二是谋求更好的录取时机,想办法把学校(或部分专业)的录取,整体提前到上一个批次。这是快速提高学校录取分数线,进而“提高高校声誉、地位”的途径,也迎合了地方政府想提高一本、二本录取率,以及考生想进一本院校的心理。近年来,我国不少省市的一本录取率大幅提升,所用的办法,就是把在二本录取的院校,提升到一本。

  三是对录取分数做手脚。分析每年由教育部、地方教育考试院和高校发布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会发现三者发布的数据各不相同,其中,高校发布的专业录取分数往往最高,其实很多都是去除了各种录取优惠加分,甚至是排除掉某些特殊类型考生,而制造出来的虚高录取分数,目的只是为了影响考生的报考选择。

  毋庸否认,录取分数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出生源质量,可现阶段来看,录取分数却无法反映一所学校的真正办学质量,这其实是学生和学校不能在高考录取阶段双向自由选择的必然结果。在目前的录取制度下,考生并不能自主掌握自己的命运,填报志愿还带有一定的博弈色彩,根本无暇顾及大学的办学质量和声誉来自主选择。只有实行双向选择,一名考生可同时申请若干学校,拿到若干所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再进行选择,才能把考生的注意力,从关注是否被录取,到关注录取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声誉;也才能让大学,从唯分数论转变到真正重视办学质量与办学声誉。(作者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 熊丙奇[微博])

     来源:网络  编辑:xuesha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