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历史非选择题不同设问的答题方法总结

阅读:300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09/6/6 15:32:13

【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

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二、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

1、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2、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3、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三、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

1、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2、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四、论证和探讨问题

1、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2、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3、独立的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主观题答题规范要求】

文综历史主观题是决定我们历史成绩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考试当中我们必须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在历史主观题做答过程当中我们要注意做到四大规范要求:

一、        读题要规范:

今年山东高考题注重“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创设和运用,特别是在卷面中呈现大量的材料,因此在做题过程当中我们要规范阅读材料的程序,应当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             读引言(题引)。

文综考试一般都采用专题式或者主题式命题方法,即一道题目都有一个中西和主题,体现命题者的立意和命题意图。而体现命题意图的直接呈现方式是题目的引言材料。阅读引言可以使我们快速明确命题意图和题目考查内容,因此阅读引言就如同找到一把解题的钥匙,有利于我们揣摩命题意图,形成正确的答题思路。

例举12009届烟台高三第六次文综试卷》T27:自古以来,许多有作为的政治家都密切关注民生。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为解决民生问题做出了许多重大努力。这道题即一民生问题为立意,考查古今中外历史上解决民生的相关问题,在做题的过程当中我们思考的方向应当朝向相关的民生内容。

例举2

人权问题相关

2、读材料正文:

这是读题的核心任务,一般要求阅读材料在两遍以上,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要动笔圈划关键词、句,最大限度的提取材料信息。对有些材料我们要根据材料当中的“。”、“……”、“;”或根据材料内容划分材料层次,并简单概括材料个层次的中心。

2、             读材料出处:

材料的出处作为材料的组成部分,往往暗含历史信息,根据材料出处的判断,我们可以和教材的相关内容建立起相应的联系,因此在以后的考试中要高度重视。

例举1:《2009年高考模拟训练题(一)》T29考查福建农业相关问题是,所引用材料出自《农政全书》,我们据此可以判定,材料所言为明代福建农业引入高产作物相关内容。

二、        审题要规范:

在平时的考试当中,好多同学总是抱怨所答内容不能得分,仔细分析大家的卷子,会发现主要问题一是基础知识薄弱或者表述不准确,二是对题目的规定性没有很好的研究。文综考试因为时间相对比较紧张,所以好多同学在答题过程当中,将大量的时间用于无效信息的书写上,二没有认真的审题,没有认真的思考所要回答的内容,往往造成打了很多内容但得分有限的情况,因此在下笔答题之前,一定要对题目进行充分的研究,明确题目的要求。只有在平时考试当中注意审题的规范要求,才能在高考中尽量减少失误。审题要做到四大要求:

一般一个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信息来源或者答案出处:表述为:依据材料;依据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答题要求:分析、概括、列举、说明、比较等。

3、核心词(答题语):原因、影响、特点、措施等。

4、限定词:时间、地点、答题范围、答题角度等。

在大家平时考试当中,容易忽略的是第一和第四方面的审题要求,即容易忽视“答案来源的判定”和对限定词的审读与思考;

例举1523日文综考试T27第一问:结合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社会状况,简要分析这一经济主张广泛盛行的政治经济根源。对这一问题大家容易忽视限定词:

限定一:时间:19世纪上半期;

限定二:地点:英国(联系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相关历史史实)

限定三:答题角度:一是政治根源,二是经济根源(如只从一个角度回答问题将至少失分一半以上)

例举2:《文科综合测试(20095)》T27:第三小问:结合史实,之处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一定效果。

答题要求:一是结合史实说明效果,答题方法上要做到史论结合;

二是时间限定:“在相当时期内”,要分析题目所言时间范畴,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定,政府干预经济主要是两个时期,一是在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二是在二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因此我们要结合相关事实,分析在这两个历史时期内在政府干预经济这一思想指导下取得了哪些成效。

三、        答题思路要规范

答题思路的规范是基于前面第二种规范要求的,即在认真审题和分析题目的基础上。我们既要注意在平时答题当中的一些答题套路和“公式”,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形成正确的作答思路。

1、题目有明确的答题角度限定。08山东文综T27第一小问: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这类问题因为题目要求做了明确的答题角度限定,因此我们只能从题目的限定角度“经济”和“思想”两个角度回答问题。

2、题目没有明确的答题角度限定。08山东高考T27第二小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题目要求在分析原因是没有明确的答题角度的限定,只是要求“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对于这类题目,“根据时代背景”、“根据当时社会情况”等分析,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明确题目要求中的时代背景大概的实践范围,二是根据时间范围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习俗、政府政策等角度思考。

注意:历史学科基本的要素为时间,因此大家无论在回答任何题目时都要在时间上做一个准确的判断。没有时间就没有历史,也就没有了历史学科,也就不可能对任何历史问题作答了。

3、根据题目的“核心词”或“答题语”形成答题思路:

原因(背景):主观—客观;必要性—可能性;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

影响(评价):积极—消极;直接——深远等;

作用:由近及远,直接—间接——深远等。

变化(趋势):由……到……;越来越……等

4、其他答题基本思路:

1)先材料后所学知识;

2)先材料表层信息后概括性语言;

3)先史实后结论,史论结合等。

四、答题规范:

今年的文综考试采用网上阅卷方式,对大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尤其是大家在卷面呈现上提出了巨大挑战,在卷面呈现上大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书写要规范:尽量认真书写,保证阅卷老师能够看清所写内容,坚决杜绝潦草,书写潦草是对自己的最大的不负责任,此外字尽量要大一点;

2、序号化、提示化、段落化:平时考试中,大家担心答不到得分点上,所以写了大量的文字。应该说,多答是应当提倡的,但是要由两个基本的保障:一是不能因为大量的文字书写造成无法完成题目和分析题目,二是不能因为大量的文字书写造成卷面极乱,“淹没了”关键信息;三是我们所提倡的是“得分点”要多但不是在一个店后面补充大量的解释性文字。为确保卷面整洁,提倡大家在平时的考试当中做到以上“三化”。

3、语言表述学科化、准确化。大家要明确,高考阅卷采用“按点得分”原则,即有相关得分点给分,所以要尽量避免“大白话”,应当用相关的学科语言答题。

【考核目标下几类设问答题方法总结】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依据材料概括”或“依据材料指出”

这类题目在考核目标的表述中已经告诉我们如何回答问题了:

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认真研读材料,尽量理解材料;“考试要求”即题目要求,建议大家首先审题,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就能使得我们在阅读材料的过程当中由较大的目的性)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认真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心;或者对材料进行分层,在卷面上对相关信息进行圈划和批注。注意要求里面的“最大限度”。)

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在前面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根据材料各层次概括;或者分析材料各各层次哪些信息是时间特征描述,哪些是时间原因表述,哪些是事件结果或意义表述)

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概括时,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先材料表层信息后概括性表述;

二是回答过程当中做到:点要全,最大限度获取信息。

二、论证和探讨问题:

近两年山东高考题每年都有一道论证和探讨问题的题目,分值大概在5分左右,相对来说,这类题目的难度较大,但是只要掌握了做题的基本方法,也能轻松应对。探讨和论证问题由两种基本类型:

(一)            类型一: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例举1: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论证: 07山东文综27题第四问:“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

     作答方法:

     1、选取其中一种观点(回答时首先点明同意第一种还是第二种观点,勿放在论述后和不加选择,选择观点即可得1分)

     2、对所选择观点进行论证。在论证的过程中一是要依据所学知识,二是要注意材料信息的利用即考核目标所说的“借鉴、引用的方式进行评论。比如此题中如果选择”临时性措施”,则应当充分注意到在前面材料中“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属于临时性为克服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措施。选择第二种观点则可以“借鉴、应用”材料中“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抢先养老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措施都属于制度性建设。

例举二:对观点进行判断燃后论证;

作答方法:

1、             明确对观点的态度,反对或同意,对或者错。(判断)

    2、如果同意材料观点,则直接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直接论证;如不同意材料观点,首先要批驳材料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即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二)类型二: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例举:08山东文综第4小问:“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此题实际是对一个历史现象进行评价。在“看待、认识、看法、评价”一种历史现象时我们要采取一分为二辩证的方法认识,既要看到一种历史现象的积极意义,又要看到一种历史现象的局限。

【近期学习指导】

1、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时间回归教材,须知考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根本还是在基础知识。

2、利用本次所发方法总结认真分析以前试卷,根据类型找出出错题目进行归类。但提请大家注意,本次总结绝非完全的答题标准,我们一定要在掌握普遍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完全的生搬硬套。

3、最后,祝大家高考顺利,考取好成绩。

山东省邹平一中 耿海龙

 

     来源:网络|www.jb1000.com  编辑:yuxiuy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