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学科辅导 >  阅读文章

高中文言虚词解题技巧

阅读:16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5/1/7 11:12:45

  作者:郑义广

  一、关注词性差异

  高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常见虚词共有18个,数量上并不算多,但因为用法纷繁,学起来并不容易,更主要的是,有些虚词的使用只在词性上存在细微的差别,意思都完全一样,稍不留心,便会做出错误的判断,而另一方面,越是有难度的地方越能够体现能力,故此又它们一直是各级、各类考试命题者青睐的内容,屡考不衰,大家务必加以重视。下面举两个例子作进一步说明。

  先看“以”。它在解释成“因为”的时候,词性上会有作介词与作连词的区别,如果对此不察,便很容易犯错。“以”做介词连接词或短语,一般放在句中,如:“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作连词则连接整个句子,一般放在句子的开头,如:“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秦晋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再看“与”。它在解释为“和”时也有介词与连词的不同,并且这两种用法在试卷中出现的频率很高,经常会难倒考生。一般来说,“与”作连词时,其连接的两个成分之间可以调换位置而不影响句意的表达,作介词则前后内容不能调换,否则句意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表达。请看下面两句话:“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廉颇蔺相如列传》)前一句陈述的重点是“沛公”,前后的句子成分不能互换,因此“与”作介词;后一句从“相”(互相)可以看出,说的是秦国君臣这个整体,“秦王”与“群臣”孰先孰后关系都不大,因此“与”在此处作连词。

  此外还有“何”解释为“为什么”时有作疑问副词和疑问代词的不同,“其”翻译为“还是”的时候有“副词,表祈使语气”和“连词,表选择关系”的区分,大家可以结合具体的用例细加辨别,限于篇幅,这里就不赘述了。

  二、把握位置不同

  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譬如“也”,在句中基本都是作助词,用来舒缓语气,表示停顿,如:“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而在句末则常用来表判断、陈述或祈使,偶尔表疑问或反诘,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表判断)“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表疑问)“吾其还也。”(表祈使)“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表感叹)

     来源:网络  编辑:xuesha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