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早上7时,18岁的宋姜沛坤和16岁的李浩川在老师郑丙彦的陪伴下回到郑州。尽管略带疲惫,但三人仍难掩心中的兴奋和喜悦。
这两名河南省实验中学的高三学生,刚从在杭州举办的第3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凯旋而归。他们不仅双双获得金牌,且河南省仅此两位同学获得金牌。此外,两人还同时获得全国仅有50个名额的进入国家集训队的机会。
不过,他俩可不是只有物理特长,在学校里,他们被学生看作“大神级”的人物,因为两人不偏科,综合成绩常在年级名列前茅。他们有什么秘诀?大河报记者就此进行了专访。
【激战】过关斩将获得金牌
11月8日,提起刚到杭州参加比赛的情况,宋姜沛坤和李浩川仍心中略感紧张。
据了解,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是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的课外学科竞赛活动。开始于1984年,每学年举行一次。今年举办的第3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历时两个月,超过50万人参加预赛。
“河南是9月6日开始进行初选,当时有几万名学生参加。”两人的教练、物理任课老师、班主任郑丙彦说,初赛后,河南选出500名学生进行复赛,复赛结束后进行决赛,决赛胜出的一等奖前10名才能进入省队,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宋姜沛坤以117分的高分占据第一名,李浩川则以110分的成绩排在第二名。
在杭州的竞赛中,来自全国的360名物理“高手”激烈角逐,最后产生61枚金牌,金牌得主的前50名进入国家集训队。宋姜沛坤和李浩川分别取得金牌的第42名和第50名,双双进入国家集训队。经过集训后,如果再次“过关”,选手就可以代表中国,出战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
本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于11月1日至11月6日举行。郑丙彦介绍,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内容基本上是大学和高中衔接的知识。宋姜沛坤说,这次竞赛一部分是理论考试,一部分是实验考试。
【评价】学生眼里的“大神级”人物,不偏科
“别看他俩物理方面有特长,可是他俩却不偏科,发展比较全面。”郑丙彦“透露”说,宋姜沛坤和李浩川在同学眼里都是“大神级”的人物,因为两人的各科成绩都不“瘸腿”,综合成绩还总是在年级名列前茅。其中,宋姜沛坤还是拉小提琴的高手,而李浩川平时也爱打乒乓球、下棋。
说起对物理的感觉,两人都称,物理在他们眼里是一门有趣的学科,而且很有挑战性,同时又是一门活泼的学科,和生活比较贴近。宋姜沛坤还大方地介绍他学习的秘诀:“其实学习物理和学其他的学科都差不多,最重要的是重复。”他说,很多时候看书或者解题,第一遍不管多认真都不一定能真正弄懂,过段时间再看一遍或再做一遍同样的题,会有不同的收获,“不管你认为自己这道题做得多好,还是要重复练习,不要太相信自己。”老师郑丙彦进一步解释说,“重复”其实是体现了物理的深奥,说明其需要反复揣摩、思考、感悟,“不管是做题还是看书,第一遍和第二遍的理解是会有变化的”。
郑丙彦说,两人这次的竞赛成绩在意料之内。在老师的眼里,宋姜沛坤和李浩川在学习时有三大特点:有较强的领悟力,能够一点即通,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知识,他们很少再问;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竞赛涉及的内容非常庞大,不仅要把高中的物理知识学好,还要学习大学的普通物理知识,甚至还涉及一些大学数学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通常老师不会刻意地去讲解,只是告诉学生这些内容需要掌握,基本靠学生课外自学;有较强的自控能力,且意志力强,能坐得住。
【追问】全面发展的“学霸”是怎样炼成的?
在各学科成绩优异的状态下,宋姜沛坤和李浩川依然能够在物理竞赛方面展露才华、取得佳绩,靠的是什么?
“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河南省实验中学校长马玉霞说,中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有知识的积累,更有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积淀,不能简单地把学生这一时期作为升入高等学校的预备教育,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它是关乎学生发展的基础教育、成长教育,“我们必须帮助学生寻求生命的价值,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在马玉霞看来,中学教育的定位,必须把握好素质教育和升学指导两种方向的平衡,两者缺一不可。
河南省实验中学不仅在学科竞赛中喜获骄人成绩,在教育部中体协主办的2014中国中学生足球锦标赛中也传来好消息,学校高中男子足球队获得季军。据教练窦志刚介绍,小组赛中,学校足球队5比0胜成都列五中学,3比0胜长沙雅礼中学,1比0胜延边一中,1比1平淄博实验中学,挺进前八;在八进四的比赛中,3比1战胜广州五中,进军四强;四进二的比赛中遭遇人大附中,全场比赛1比1,罚点球遗憾负对手,在争夺季军的比赛中,1比0战胜对手获得季军。据介绍,这是目前河南省中学生队在中国中学生足球锦标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马玉霞说,河南省实验中学的培养目标是,致力于培养身心健康、充满自信,具有创新意识、进取精神、领导潜质的杰出公民。其中,身心健康是根本,充满自信是核心,杰出公民是目的。而这,也是让学生明白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延伸】竞赛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据了解,目前宋姜沛坤和李浩川已被保送至清华、北大。靠竞赛升学,是一条捷径吗?
“没有兴趣和天赋,会很痛苦。“郑丙彦说,实际上竞赛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应试教育、做题训练,“前几年社会是被高考加分给误导了,把竞赛这个事情给妖魔化了”。
他建议,是否让孩子走竞赛这条路,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兴趣来决定。如果孩子没有兴趣,也没有天赋,孩子会付出很多,学习也非常辛苦,只会在竞赛的道路上越走越痛苦。马玉霞也表示,学生要在全面发展、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去学竞赛。
郑丙彦称,有些孩子对科学很有兴趣,有较强的领悟力,这些孩子如果单纯地去学习一些高中的知识,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甚至会觉得学习乏味,对这些学生应该培养科学方面的知识,拓展孩子的思维,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孩子的学科特长。
来源: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