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深远是高考作文的最高境界,其核心是做到文章的情、景、理的交融。客观的物象、主观的情感与哲理的思辨交织成一行行文字,读起来回味醇厚,意味悠长。
一、情与景的交融。要精心描绘富有诗意的艺术画面,用色彩鲜明、形象性强的词语构筑富有意蕴的情境,去感染读者。如《遗失的美好》一文的结尾:
我放下笔,牵起妹妹的手踏在路上,沐浴着如水的月光,耳畔仿佛又回响起那儿时的童谣: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愿这份美好,不离不弃,永驻于心。
月光,孩子,诗歌,作者营造了清纯而美好的意境,表达了他对童真的向往与追求,也给阅卷者留下了美丽的印象。
二、理与景的交融。要善于用形象的画面去含蓄地表现哲思,或者用哲思去升华画面的意蕴。艺术画面里如能融入深邃的哲思,使其闪耀理性的光彩,就能产生永久的艺术魅力。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鹊楼》、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都是诗的艺术境界与深刻哲理融为一体的典范之作。写高考作文也要追求诗情画意与深邃哲思的统一。在《智者观白》这篇考场作文的结尾,作者写道:
东风无一事,妆成万重花。东风没有目的却能有这样好的作为。人虽不能学东风之无欲,但只要抓住事物本质并付全心,不随外物迁移,终会修成万重花。
东风吹开花万朵的春日景象,被赋予万物无心却诞生美好的自然哲理,隐含“人应无欲无求,自然炼就美好”的意蕴。说理形象,意蕴深远。
三、情与理的交融。情与理,往往是冰火不相融,但好的文章,却能情理交融,特别是在高考作文中,常常有枯燥的论述,鲜明动人的情感表达。如能用饱满的情感直叩读者心扉,让哲思涌动情感的热流,文中的观点才能深入人心,焕发动人的光彩。如在《笑看人生路》中,作者写道:
作为十六七岁的青少年,处在负重爬坡阶段的我们,此刻正面临着人生的一个重要关口,难免会遇到不如意,难免会遭受挫折与苦难。但谁说鲜花和掌声的背后没有失意?谁说成功与荣誉的背后没有落寞?时间从指缝间溜过,迎接我们的不管是流岚、虹霓,还是寒潮、霹雳,我们都应当从容应对,在挫折的考验中吸取经验教训,在风雨的洗礼中更加坚定执著。
说的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最突出的是情感的充沛,充满一种青年人的一往无前的激情。
当然,意境深远,有时是情、景、理三者的交融。如《爱的花朵开在帮助的枝头》结尾:
把爱的手搭在帮助的古琴上,刹那间,天地响彻最和谐的音符,一曲未了,风情万种,猛觉荒芜的世间荒芜的世间山川水草皆笑意芊芊……
张爱玲曾说:“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因为爱过,所以慈悲。”每一份帮助,犹如一曲清风夜曲,沁润龟裂的心灵。每一份帮助,都是爱的见证。爱的花朵开在帮助的枝头。
追求“意境深远”,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故弄玄虚,把晦涩难懂当作深远。有的考生将自己还不明确的思想或判断用貌似高深的语言表达出来,或者用蒙太奇的手法,用跳跃的、不连贯的画面来突现主旨,将要说的情况,要讲的道理、要表明的看法、要提的意见表现得曲折无比,使人难以把握。二是情景分离,生造之景难以融情。写作是情到深处景自来,不能生硬地在文章中穿插写景的内容,导致情景不一致。(来源:《语文报·高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