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资讯 >  阅读文章

"拔尖计划"首批毕业生 95%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深造

阅读:199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4/2/27 10:40:45
  从教育部获悉,2009年起实施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已交出首份答卷:目前,19所参与计划的高校选拔进入拔尖计划的学生共计4500人,首批500名毕业生中,有95%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继续深造。
  学基础学科的学生真正搞研究的不多,学数学的大多从事金融证券,学物理的爱进外企。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坦言。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陈初升也表示,上世纪90 年代以来,男生都想当爱因斯坦,女生都想当居里夫人的时代已经过去,当科学家已不再是年轻人的第一梦想。
  计划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回应钱学森之问而实施的。为了实现吸引优秀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培养未来科学家的目标,各校都将一流的师资、有科学兴趣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为其量身订做培养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的另一个身份是上海交大致远学院的院长。他发现,在大学里有个怪现象:越好的教授越不愿意上课。因此,从2008年学院设立开始,他便致力于将全世界的著名教授吸引到致远特区来。为了邀请康奈尔大学教授、图灵奖获得者约翰·霍普克罗夫特来任教,张杰曾与他来回数十封邮件,屡次遭对方拒绝后,2011年得知约翰正在重庆讲学,张杰便专程飞到重庆,在其下榻的宾馆终于将约翰说动,使其加入致远特区。目前,致远学院数学与物理方向的67名主讲教师中,有24名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海外教授,8千人计划入选者,8长江学者7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像上海交大一样,参与计划的不少高校都设立了这样的专门培养试验区,如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清华大学的清华学堂等专门的学院,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则成立了英才班、试验班;还有的高校则采取散养式的培养模式,如复旦大学利用其大类招生的特点,在第一年不分专业的通识教育中开展各类无学分研讨班和讲座,使学生确定研究兴趣,随后便可进入望道计划接受专家指导,获资助独立开展学术研究。
  在西安交大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书记朱旭看来,计划给一批偏才专才提供了绿色通道。针对这些人才,教学方案的设定也与普通班有着很大不同,对教学内容和教材都做了重新整合。在中科大英才班,陈初升也是《物理化学》课的授课教师之一,他只担任六分之一的教学内容,这门课共有6名教师,每个老师都针对自己最熟悉的模块进行教学。他同时也教授材料系普通班的课程,在英才班,他上课的难度有无限的提升空间;而在普通班,难度下降后的课程还让不少学生感到吃力。
  王子贺是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2007级学生,现在已经在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读博士三年级。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因由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领衔而被称为姚班,在王子贺读书时,姚班建立不久,还只有五六门核心课程,如今已有20多门专业课,其中有6门是由姚期智亲自教授的。
  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感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如何平衡入选计划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关系?经过考虑,清华学堂计划将培养目标定为领跑者,避免给入选学生贴标签,而是通过让优秀学生领跑,达到让所有学生优秀的目标。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