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学科辅导 >  阅读文章

2014高考作文猜想:“争”

阅读:24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4/1/17 14:41:41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1.“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康熙年间,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其在桐城的祖居与吴姓人家为邻。对方欲越界盖房,家人遂驰书京华禀告,张英写了一首诗作复:“一纸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诗,让地三尺;吴姓人家深感其义,也退让三尺,这样就诞生了“六尺巷”。
  2.小学课本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小花羊和小白羊从桥的两头同时走上了独木桥,走到桥中间碰头了,两只羊都争着要先过独木桥,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打起架来,结果同时掉进了河里。
  3.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制片人聂丛丛:当前国际社会的最大热点就是“争”,叙利亚政府与反对派,美国两党的党派之争……但是,争,从来都不是争端的解决办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意解析】
  这是一个关系型的材料作文题,其突出特点是加强了限制性,突出了思辨性。审题时就应当重点把握材料内部两个关系之间的关系,关涉两点,在两点之间寻找突破口。审题时可能会走向两个误区:一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考生在审题时割裂两者的联系,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就本材料而言,“争”与“让”可以作出取舍,但审题时无视争与让的关系,割离两者的关系,只论“争”或只议“让”的做法就会走向偏题甚至离题。二是泛论关系,不见重点。如果在行文中泛论关系,最终使文章陷于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泥潭。关系型材料作文要突出关系不假,但文章还应该有侧重,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可以以“争”为重点,从力争上游的角度审题立意;也可强调“让”,凡事让三分,退一步海阔天空;还可辩证地论述“争与让”,强调该争时则争,该让时则让。因此,考生作文时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选取那种自己最熟知、最易驾驭、最有把握的关系,精心构思成文。
  【考场佳作1】
  正确地争可敬地让
  人生在世,竞争常在,压力常存,利害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于是我们经常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是争还是让?争,可以是争先、争光、争气、争先恐后、争强好胜;让,可以是退让,谦让、辞让、推让,礼让。关键要看争什么,让什么。正确地争,能给人以朝气、激情和力量。可敬的让,能给人以温暖、感化和醒悟。
  凡人之性,不能无争;凡有血气,皆有争心。在中国传统道德中,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有“让”的位置,无“争”的份额。这似乎是一种欠缺。在今天这样竞争激烈的时代,应该大力提倡争先的精神。学习力争上游,工作力争先进,总之,力争为他人、为社会多作奉献。这种争,是积极的争,进取的争、高尚的争。惟其如此,个人才会进步,社会才会发展。如果事情来了,你让我,我推你,谁也不一马当先,勇往直前,谁都满足现状,甘于平庸,又怎么让“今年花胜去年红”呢?
  当然,我们不能凡事必争。争,也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弄得自己心烦意乱,弄得大家脸红脖子粗,这种争就不可取了。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应该选择让。泰山不让土壤,河海不择细流,是一种让;秀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推贤让能,是一种让;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是一种让;利益面前,荣誉面前,先人后己,是一种让;纷争面前,矛盾面前,多一分宽容,少一点冲动,这也是让……这些让,让出的是新境界,新天地,有道是“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孔融让梨”喻为美谈,张英的“让他三尺又何妨”流传至今,张闻天的三次让贤传为佳话……让出了高风亮节,宽广胸怀。在这些方面,我们让人三分又何妨呢?当然,也不是什么事都能让的。使“小人”得寸进尺的让,助纣为虐的让,放弃原则和正义的让,就让得不应该了。
  是争是让反映出人们不同的世界观。只有加强了思想品德修养,挖掉了头脑深处的小“我”,才会作出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民族、有利于集体和他人的争与让来。
  【点评】这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深刻、语言精美的好文章。
  一、观点鲜明。作者紧扣话题,从争与让两方面论证,提出“正确地争,可敬地让”的观点,并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述,观点鲜明,论述充分。
  二、论证深刻。作者对争与让并没有作简单地肯定和否定,一开篇就深入挖掘争与让的内涵,并提出观点;在论证的过程中,作者先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论述争要争什么,再论述让又让什么,更可贵的是,作者就争和让又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在论述完争或让后都能从另一角度阐述什么不能争,什么又不能让,论证周密而深刻;最后将争与让两相结合,辩证作结,文意升华,收束有力。
  三、语言精美。文章语言精美,表达娴熟,句式灵活多样。短句穿插长句,整句中嵌入散句,使语言富有诗意灵动的色彩。同时又恰当运用了排比、对偶、引用等多种修辞方法,特别是排比的运用,使文章说理充分,感情充沛,气势畅达。
  【考场佳作2】
  也谈“让他三分又何妨”
  常听人说,是你的,争什么;不是你的,争有何用?这句话道出了当代许多人的心声:凡事不必争,唯让为上。正因为如此,“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分又何妨。”的话语所流露出的大度胸怀,为许多大度之人所赞赏。
  诚然,邻里之间朝夕相处,鸡毛蒜皮样的争执司空见惯,一墙那样的纠纷有时也在所难免,但毕竟是邻居,相互谦让一点,彼此包容一下,确实不应太过计较,不必争个你死我活,多想想自己的不是,抛开争,选择让才是明智之举,一笑泯恩仇,让他三分又何妨?
  但,在我看来,让是有前提的,让是以相互尊重相互谅解为基础的。如果让得个忍辱求全,让得个别人骑在头上拉屎,让得个毫无尊严与人格,像行尸走肉般生活,那就太不应该了。
  使“小人”得寸进尺的让是不可取的。人生在世,难免遇到小人。在小人面前扮君子,不但不会令这些目光狭隘嫉妒贤能的小人领情,承认这是君子风度,还会使自己被人贻笑为傻气,更会助长其得寸进尺的气焰。到头来,你让也不是,不让也不是,进退维谷。所以你要适时地让他明白,你不是什么任人宰割的羔羊。正如《菜根谭》中言:“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严。
  助纣为虐的让是可耻可恨的。球场上,收受贿赂的裁判大吹黑哨,纵容违规者的做法,让球痞增多,球星减少,这不可耻吗?工商部门对造假售劣者不严打实抓,变“打假”为“假打”,让造假售劣者逍遥法外,坑害老百姓,这不可恨吗?人民警察贪人钱财,不秉公办事,为犯罪分子让出一条阳关道,大开绿灯,助纣为虐,造成社会混乱,民不聊生,还有什么比这更可恨的事?助纣为虐的让,只会给无耻之徒大开方便之门,让正义之士蒙羞,让老百姓权益受损,这种让,是可耻可恨的,是万万使不得的。
  放弃原则和正义的让更是不应该的。人人心中有一根做人的底线,个个心中都装有一颗良心,放弃原则,不顾正义的退让之举是要遭到世人唾弃的。就拿中国和日本的恩怨来说吧。几十年前,日本侵我国土,掠我财富,杀我民众,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时至今日,参拜靖国神社、染指钓鱼岛、篡改教科书等等方面扼我们的脖颈,你能让日本就这样横行霸道下去吗?谁说这是一个“让”字能了结的?中国唯有据理力争,给日本以颜色,才能赢得我们的尊严和地位。
  让,很多时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相反,我们应该争。为进步而争,为荣誉而争,为大我而争,为公理正义而争,争老百姓的安居乐业,争社会的和谐安定,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点评】作者独具慧眼,舍弃了常规的写作角度,抓住不能“让”的种种举例说理,透过世相,深入底蕴,从而有了新奇的立意:无原则的让并不可取,争才是解决问题之道。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收到了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另,作者满腔热情地表明了对假恶丑的鄙夷,对真善美的追求,字里行间透出强烈的正义感和真挚的爱国情,如:“助纣为虐的让,只会给无耻之徒大开方便之门,让正义之士蒙羞,让老百姓权益受损,这种让,是可耻可恨的,是万万让不得的。”“这绝不是一个‘让’字能了结的,中国唯有据理力争,给日本以颜色,才能赢得我们的尊严和地位。”等等。读罢此文,我们不能不为作者的正义和良知叫好。
  【考场佳作3】
  生命之让
  很多人都看过《泰坦尼克号》这部大片,多数人都为里面那一段动人凄美的爱情故事所感动。我不知道那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是真是假,但真正的泰坦尼克号沉没时,却真真切切地发生了一件鲜为人知的感人之事。
  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在它的处女航中撞上了一座冰山,它即将沉没,救生艇根本不够。在最后的几分钟里,最后一艘救生艇也即将开走,这时响起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声:“我是他们的妈妈呀!”
  原来史密斯夫人的两个孩子都上了救生艇,而她却不能再上了,面对即将生死离别的骨肉,她痛不欲生。这时,从救生艇上走下了一位女士,没人知道她的名字,她对史密斯夫人说:“上船吧,我来换你,孩子不能没有妈妈!”说完这句话,她从容地走向即将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全世界似乎都在那一刹那静止了,全场的人寂然无声,几秒钟后,泰坦尼克号沉没了,1053人丧生,其中就有那位无名女士。
  这个故事实在是很感人,人性之美在那生命的谦让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位无名女士深深地知道她让出了一个生的希望,她得到的将是死亡的降临。在那个求生欲望异常强烈的时刻,她却毅然地让出了自己的生命,尤其是她最后那句“孩子不能没有妈妈”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这句话足以打动千千万万个母亲的心!
  杰克为了露西放弃了生存的机会,那是他对爱情的坚守;而那位无名女士,却是为一个陌生人让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与力量?何况,求生是人的本能,但她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战胜了求生的欲望,把这惟一的生的希望让给了一个素昧平生的人,人性最善良、最光辉的爱就此定格!
  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爱是一个维系所有人的纽带,在爱的指引下,才有了让的举动。五十多年前希拉里把第一个登上珠峰的机会让给了和他朝夕相处的夏尔巴人,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为灿烂的光辉;而泰坦尼克号上那位无名女士让出自己的生命,更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人性之花将会永远绽放在她让出生命的爱里!
  【点评】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其特色有三:一是精妙的选材。泰坦尼克号沉没时发生的这件鲜为人知的感人之事,既与文题中的“希拉里之让”在内蕴上一脉贯通,又绽放出夺目的人性之花,显示出难得的立意高度,迸发出强劲的情感冲击波。二是情感的勃发。无论是在叙事中的铺染,还是在议论中的生发,都激荡着一浪浪情感的潮水,“生死离别”的骨肉之情、“毅然让生”的人间大爱、“同生共死”的凄美爱情、“抛却光环”的人性之光,无不让人怦然心动,心旌摇荡。作为一篇议论文,能将情感的因子勃发得如此浓浓烈烈,实为难得。三是主旨的升华。本文的主旨是在逐层的比照中得到升华的。在泰坦尼克号上,杰克为了露西放弃了生存的机会,那是因为他们是一对情侣,而那位无名女士与史密斯夫人素昧平生;在珠峰之巅,希拉里让出的是荣誉的光环,而那位无名女士让出的是生命的希望。就在这逐层的比照中,作者逐层开掘出了那位无名女士身上凝结的人性之光。这份人间大爱不仅在已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上得到了高扬,而且一定还会在“绽放在她让出生命的爱里”得到传承和延续。
     来源:网络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