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谨防历史题中的“情境陷阱”

阅读:157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1/8 15:41:55

    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从设计过程看,注意包括立意、情境、设问三要素的统一。立意:试题确定的主题,是试题的灵魂,直接决定着试题的价值取向;情境:实现立意的材料和介质,关系着立意表达的程度;设问:问题的呈现形式,直接影响着立意实现的程度。

    研究近年高考历史试题,无论是单科卷还是综合卷,命题专家在高考试题的情境设计方面,广泛采用名句诗歌、传媒广告、历史图片、数据图表、漫画和双语等材料作为载体,设计了大量新颖的高考历史试题,拓宽了考查角度。部分考生平时训练少,在考场上掉进命题者设计的美丽陷阱,不能自拔,笔者特意撰写此文,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情境试题命题选材分类及例题解析

    1.名句诗歌
  中国是诗的国度,名句诗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现状,具有极高的史学研究价值,因而成为近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引用材料。近年各地高考试题中较典型的有川江号子、童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山歌、大学校歌、楹联等。它不仅要求考生在解答此类试题时要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更需要考生对诗歌的背景,以及所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和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名句诗歌类题材,一般为选择题所用,作为高考命题取材容易采点,切入路径广。如果在非选择题中使用,考查度会更广、更深。

    【例1】【 2009年江苏历史】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解析:D. 本题以山歌为载体,关注三农问题,要求考生全面掌握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过程。山歌虽然传唱于江苏省常熟白茆乡,但山歌内容没有地域特色;人民公社强调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195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违背了农民的意愿,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故AC错误,D是正确答案。

    2.传媒广告
  当今世界,传媒发达,各大电视台的节目丰富多彩,许多妇孺皆知的影视广告、历史巨片不断涌现,为命题者选做情境试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例2】【 2009年四川文综】 1979年3月15,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这反映出
  A.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愿望                       B.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解析:A.本题以央视这一主流媒体播出的广告为载体,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大背景设计了这一新颖的试题。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国外普遍赞赏中国的开放政策是不可能的,所以B错误。CD错误,因为根据所学知识再结合题干中的1979年的史实可判断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才刚刚起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是在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后。故A是正确答案

    3.历史图片
  历史图片是历史学习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它主要包括文物图片、遗迹图片、照片等。历史图片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为能力考查、方法与过程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途径,它要求学生具有从不同形式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比较、鉴别材料真伪,运用多样性材料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例3】【 2009年山东基本能力】 60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油画《开国大典》再现了开过盛典这一历史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该作品属于革命历史画
  画家吸收了传统山水画的特点
  开国大典举行时中国大陆已经全部解放
  毛泽东在盛典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 .本题以著名画家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为载体,结合新中国建国60周年这一热点,设计了这样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选择题,既有历史学科知识的考查,又含跨学科知识(美术)的综合性考查。为了适应作品特定的革命历史内容,董希文将西洋绘画的各种表现技法和民族绘画的长处结合起来,在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中,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还成功地继承了盛唐时期装饰壁画的风采,使油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所以不正确,中国大陆全部(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解放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标志,不是开国大典举行(1949101)时,故B为正确答案。

    4.数据图表
  图表数据作为高考命题选材可以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近几年出现的频率特别高,包含的学科内容多,提问角度广,可以是学科内综合,也可以是跨学科综合。作为高考命题的高频取材内容,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都呈现比较充分,它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图表提取有效信息解答问题,所设问题与背景材料相关度较高。

   【例4】【 2009年全国文综卷】表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
  (据钱穆《国史大纲》)
  影响表2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朝代时间长短
  B.王朝力量强弱
  C.疆域面积大小
  D.经济格局变化

    解析:D. 本题以表格形式来反映我国古代的经济格局变化,考生要正确解答此题,必须综合分析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过程,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出答案。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南方的户数逐渐增加并超过北方,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故选D项。

   5.漫画
  漫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其寓意深邃、针砭时弊、催人思考而成为近年单科历史和文科综合试题的取材内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漫画作为高考试题的素材,较多出现在选择题中。作为选择题的题干,可以单考政史地某一学科知识,也可以以一科多问的形式考查政史地的综合知识。如果作为非选择题的出题背景,其考查范围更为宽阔,可以从政史地方面由浅入深递进式设问。

   【例5 】【 2009年安徽文综】图4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越南发表的反映当时战争的漫画,能直接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是
  A怎么会这样?”
  B糟糕的战争
!”
  C美国侵略者的命运

  D法国侵略者的下场

    解析:C.本题考查1961-1975年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解题关键是结合题干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判断出该漫画反映的是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再从图片进一步判断出越南战争是美国的噩梦,故C项正确,A标题范围过大,B没有指明美国,法国侵略越南的战争是1945-1954年,D错误。

    6.双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双语教学逐渐流行。在国际教育界,双语教学一般指多民族国家或地区的多种语言、文化的教学,世界上数美国的研究最发达。我国新疆、西藏、内蒙、宁夏、广西等民族自治地区的教学也是可以借鉴的。近年,沿海发达地区在用这个概念的时候,由于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号召和英语学习的热潮,使其逐渐变成了汉英并用的教学,高考试题中也渗入了英语。

   【例6】【 2009年天津文综】右图所示国际机构成立的初衷是
  A.实现凯恩斯计划
  B.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C.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D.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解析:B 从图片中“world bank ”可知该组织是世界银行,世界银行成立之初主要致力于战后西欧经济的复兴,后转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凯恩斯计划是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拟订的国际清算同盟计划;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则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的目的,故B项正确。

    二、情境试题复习方法归纳

    高考考历史情境型试题,一般从热点切入,选材命制,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既遵循考试大纲,又不拘泥于考试大纲。考生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素养,还要花大力气狠抓教材,夯实基础,活学活用。在运用中熟悉情境型试题,在解题训练中总结答题方法。具体说来,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关注时政热点,确立复习重点
  在上引例题中,例1直击热点三农问题,例2以当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热点切入,例3与今年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一热点紧密结合,例4反映我国长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富民强国的发展观,例5体现战争与和平问题以及大国兴衰,例6隐性介入国际组织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作用。基于上述命题特点,考生要将近年长效热点和高考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年度热点全面把握,再结合相关教材知识进行专题强化复习,为解答这类试题储备足够的知识和能力背景。

    2.结合试题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高考历史情境型试题,选用的材料有很多历史图片、数据表格,解决历史图片、数据表格题,可以按以下四步进行:
  第一,带问阅读图表。先看问题,再读图表,先弄清这幅图表所反映的大体情况。避免来回读图表看问题而浪费时间。读图表时要注意图示、图例、文字说明、图表出处、时间范围等内容。同时,要善于提取图表中与问题相关的信息,避免无效信息的干扰。
  第二,分析图表背景。问题清楚后,如何去分析?我们不但要看图表直接反映的信息,还要从其提供的情境入手,提取其隐性信息,如时间、地点、概念的界定,回答问题的范围、立足点和依据,事件要素的提示和意义等内容。
  第三,挂靠教材,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完成上述三步后,请考生再以下面两题体会。
  【例7】(本文老师原创试题) 四川省达州市档案馆珍藏着一件70多年前的革命文物(如图),从外观上看,借谷证为当年生产的苇浆薄纸印制,纸质淡黄,全部为繁体字。其上端印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军临时借谷证,下为红色的乾谷伍拾斤”5个大字。盖有主席毛泽东财政人民委员部部长林伯渠两枚红色印章。据此,你认为该文物最有可能出现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例8】 (本文老师原创试题)借谷证的出现不能直接说明
  A.红色政权的性质         B.土地革命的成果
  C.红军的纪律严明         D.国民党军队的腐败
  答案:B D (解析略)
  第四,分解设问答题。大的方向确定后,就需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分解,逐一作答。所谓分解就是将试题中,尤其是图表类的问答题,把很多笼统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或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答。

    3.发散思维,自觉使用跨学科知识解答问题
  命题者在例1、例3和例6中,选择了名句诗歌、名画和英语词汇等载体设置新情境试题,针对这一导向,考生要克服只在主观题中才使用跨学科知识解答问题的定势思维,在客观题中也要自觉使用跨学科知识解答问题。
  再以一个老师设计的一道双语试题为例:

   【例9】右图是1963年美国著名民权运动领袖在林肯纪念堂集会时的一张照片。照片中演讲人物的dream
  A.反对共产主义
  B.反对邪教盛行
  C.反对种族歧视
  D.反对毒品泛滥

    解析:C.试题设计者在题干中增加了“1963美国著名民权运动领袖“I  have  a  dream”等信息,这就大大拓展了思维层次问题设计的空间,为避免单纯考查图中人物是谁,发生在什么时间等简单的知识再现提供了条件。选项设计上以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选项,使试题内容含量更大,更具张力。解答本题,考生首先要结合跨学科英语知识正确识读图中的“I  have a dream” ,然后再结合教材相关历史知识做出选择。

    4.广泛搜集情境试题,建立题集,适当训练
  在了解上述情境试题分类及其解题方法后,考生还可以搜集近年高考和各地模拟训练中的情境试题,建立题集,适当训练。

 

     来源:高校招生 |www.jb1000.com  编辑:sunq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