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柳州市城中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里,大家都在谈论小韦的近况。小韦从清华[微博]大学[微博]毕业两年,没有正式工作,于是通过考试成为一名月薪1600元的城管队员。(8月5日《羊城晚报》)
人们围观此事的缘由无非有三,一是对清华大学的“名校”情结;二是备受诟病的“城管”职业;三是日均工资不足55元的“超低”待遇。但这不过是问题的表象,而对文凭价值、就业观念及经验积累的认知才应是事件背后的真正看点。
一是文凭价值。随着近年来就业形式的多样化,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不等于能力的观念日益成为社会的共识。柳州城管把应聘条件放宽到“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招聘启事表明,他们已经把知名大学与一般的院校划归了同一“起跑线”。对不同层次的人一视同仁,应该是让学历教育功能回归获取知识、开掘智力本源的理性认知。
二是就业观念。在现实生活中,“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尴尬并非大学生个例。尽管人们对小韦应聘城管是否冲着“铁饭碗”、是否只是“权宜之计”充满疑问,但这种“先就业再择业”的从业观念,无疑是摒弃浮躁、理性务实的明智之举。
三是实践经验。时下的用人单位大都强调应聘者的工作经验,而从基层工作做起,就是最好的实践锻炼。选择“城管”这个接触底层、矛盾集中、磨练性情的职业,有助于青年人了解民情、戒除浮躁、平和心态。把不好干的工作干好,就是最好的实践锻炼。
“再不疯狂就老了”,体现出大学生珍惜时光、探索未知的青春激情,不过,在具体工作中仍需保持务实与理性。无论是有志城管还是权作“跳板”,应聘之后都要“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大学生就业,“热爱”是基础,“适合”是关键,“浮躁”是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