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专业研究 >  阅读文章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实效性

阅读:87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7/1 9:36:07
北京市第五中学 王 敏
摘要: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激励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几种方式,并对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问题情境 教学实效性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倡导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有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其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同时,在现实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还可以改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目前学生学习压力非常大,对于学习化学没有积极性,不愿进行积极的思考,课堂学习成为一种被动的学习。因此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思考者,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创设具有新颖性、真实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要摆脱这种心理状态,就需要学习者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教材内容为载体,有目的、有意识地添加能给认识带来一定情绪色彩的情境,再按一定的表现形式编制而成的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动力,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教师需要学习和应用如何在教学中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几种方式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积极探究,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因此,成功的问题情境应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出的难度适中,问题情景清晰,能引起学生共鸣,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的化学问题。化学作为一门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有很多的素材是可以供教师挖掘来作为问题情境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过程中,教师可以多渠道获得信息,从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上寻找素材,及时捕捉科学前沿的最新信息,从有趣的实验现象中整理线索,从丰富的生活中寻找材料,从教材中挖掘内容,充分运用这些素材来设计好问题。在实际教学中,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
 1.通过实验现象创设情境 
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其中一些与学生已有经验不相符合的实验现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这也符合建构主义学习心理的认知特征,即学生更容易将所获取的信息与自身的知识结构发生联系,进行改造和重组。 
例如,在学习盐类的水解时,学生已有的经验是将镁条放在盐酸或稀硫酸溶液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但是,当他们将镁条放入AlCl3溶液中时,也发现会产生大量气泡,很多学生猜想可能是AlCl3溶液显酸性引起的,这又与他们过去所学的盐溶液应该是中性相矛盾,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学生发现AlCl3溶液呈酸性,进一步验证了学生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获取的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经验发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索的积极性。教师再进一步提出为什么AlCl3溶液呈酸性,盐溶液的酸碱性具有什么样的规律等问题,驱使学生进一步主动学习。
 除此之外,化学实验中还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都可以用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银镜反应、金属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水生火”现象等这些实验都会对学生的思维造成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在衣、食、住、行领域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化学知识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能让学生感受这点无疑会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当前化学课程的设置来看,环境问题,能源危机问题,资源枯竭等问题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方面的重要内容,教师应从中挖掘素材,与社会热点新闻结合,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讲解氯气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先介绍20044月重庆市某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爆炸,造成多人伤亡,展示其中一些图片,引起学生共鸣。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逃避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对氯气的颜色、密度等物理性质,同时还需要学习氯气与碱反应等化学性质。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掌握一种逃生技能,也感受到了化学知识的魅力。
此外,还可以在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创设情境,20074月以来,农夫山泉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展的饮用水酸碱度测试活动一直是各方争议的话题。广告中,农夫山泉将两片pH试纸投入两杯不同的饮用水中,观察其颜色,从而判定酸碱。针对这个问题,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教师在实验室中让学生利用pH试纸进行测定,指出广告中测定方法的错误之处,同时学生也能体验到溶液酸碱性对于人体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利用化学史实创设情境 
利用化学史重现科学家当时进行研究的情境,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介绍科学家坎坷的人生经历,朴素的爱国情怀,激励学生刻苦钻研,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例如,在讲解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中,可以从氯气的发现史进行引入,瑞典科学家舍勒在1774年发现了氯气,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舍勒从一名学徒到伟大科学家的成长经历,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舍勒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将锰铁矿放入浓盐酸中发现了一种呛人的黄绿色气体(Cl2),然后进一步设计实验装置制取氯气。这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当时是我们发现了氯气,如何设计实验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呢?学生在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后对于舍勒充满了敬佩,同时也对完成这个任务充满了期待,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设计方案。 
4.重视学生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创设问题情境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化学概念的学习应该依据学生原有的生活经历以及原有认知来构建概念。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接受化学教育之前或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观察、体会和各种化学现象和化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即化学前概念。化学前概念具有广泛性、隐蔽性、顽固性等,教师需要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化学前概念对化学概念的学习。 
例如,在讨论溶液酸碱性的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经验的认为中性溶液的pH=7,酸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教师在介绍了水的离子积常数Kw后,学生了解到随着温度的变化,溶液的离子积常数会发生变化,对于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应该考虑到温度的因素。但很多学生依然沿用已有的经验,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创设问题情境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提高问题情境的实效性,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需要具有展示性,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即能与我们实际生活相联系,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能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建立联系。这需要教师精心选取素材,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表征。不同的学生,对于问题的表征不一样,所思考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会不一样,这也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
 2.创设问题情境需要满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过难会使学生望而却步,过易则使学生缺乏探究欲望。这需要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即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小组同学间的探索是能解决问题的,但同时问题又不能过于简单,学生一看即明白。
 3.问题情境的设计应当从“封闭式问题”向“开放式情境”转化,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索、归纳、猜想、论证等有意义的过程,真正能体验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对于所设计的问题情境不需要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要求学生从其中能获得知识,因此需要注意设计问题情境的开放性。
 4.问题情境的设计要紧密结合教材,问题情境可以源自生活、生产实际,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又不能让学生感觉到所提出的问题情境与课堂教学主题偏离,学生在解决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要能获得新的信息,体会到知识的获取过程。教师要避免就事论事,而偏离了课堂教学的知识、技能等目标。
   参考文献:
    1.毕华林.化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邢强孟卫青.论有效性学习与教学环境的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016
    3.陈新智.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初探[J] .化学教育,20032
    4.王志庚.创设化学问题情境的原则和方法初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7
    5.毕华林.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特征与教学设计[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11)
     来源:人教网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