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烈风中,他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望苍天,四方云动,剑在手,泪向天冲。来世也当称雄,一如归去,斜阳正浓!
他,就是西楚霸王项羽!一个在那刀光剑影的政治较量中失败了,却拥有千古传奇,缠绵悱恻的凄美爱情,和荡气回肠的英雄末路的悲怆决择的旷世英雄。他的人生值得追问,值得深思……
项羽出生在一个世代将门之家,项羽的祖父项燕就是战国末年楚国的大将,秦灭楚国时,他被秦国大将王翦带领的大军团团包围,最后自杀身亡。因而项羽一直有着极深的仇秦,复仇之心。而项羽从小跟着叔叔项梁长大,胸怀大志。有一次,秦始皇游会稽郡时,项羽和他的叔叔项梁有机会亲眼目睹了秦始皇的威风,项羽见秦始皇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吓得项梁赶紧捂着项羽的嘴说:“毋妄言,族矣!”但从此项梁也对这个胆大的侄儿更加器重了。
很快,项羽便迎来了自己崭露头角的机会。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举起了反秦的义旗。同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紧急召见项梁对其说:“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项梁借机对殷通说:“桓楚亡命江湖,没人知道他在哪儿,只有项羽知道。”于是,项梁利用太守殷通让他召见项羽的机会,把自己杀殷通、夺取会稽郡的计划告诉了项羽,要他拿剑在外等候。重新入座后,项梁告诉殷通,把项羽叫进来,让他去找桓楚。殷通召项羽进入郡守府议事,项梁使了个眼色给项羽,项羽突然拔剑,杀死了殷通。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人头,佩戴着郡守的绶带,还挂着郡守的官印。整个郡守府都被突然发生的这一幕震惊了,一场混战立即在郡守府中展开。在混战中,项羽一个人就杀了上百人,使整个郡守府中的人都吓得趴在地下,无人再敢轻举妄动。这是项羽一生中第一次实施“斩首行动”,项羽的果敢、勇武,第一次得到出色的发挥。
而后巨鹿之战中更是展现了项羽非凡的勇气、决战决胜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公元前 208 年,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为了表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项羽率军断秦军粮道,与秦军进行了九次激烈的较量,“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秦损兵折将,项羽乘胜追击,逼使章邯率其残部投降。而项羽也日渐威震四海,名扬诸侯。召见诸侯将时,入辕门,诸侯将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但一代英豪并非一代圣贤。他也有刚愎自用,失察失人的一面,也曾“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令“秦人大失望”。而他的顶天立地,仁慈之心也注定他不属于那种政治斗争。他重情,爱虞姬爱得情真意切;重义,甚至会为战死的士兵落泪。困于垓下之时,他顾及的不是自己的性命而是悲歌慷慨“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他不似刘邦薄情寡义,为逃生不惜三次将自己的妻儿推下马车,亦没有他的处世圆滑。项羽,他只是轰轰烈烈地活在自己的情感天地中。也正由于他的幼稚和意气用事,才一次次地被刘邦蒙骗,放虎归山。
这样的项羽,若只是个平凡的百姓,该多好。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身边有虞姬的陪伴,还有一群生死至交的兄弟。没有战争,没有死亡,没有权利之争,只是平平淡淡了此一生,多好。只可惜,命中注定,项羽他是个悲剧。上天给了他理想与抱负,给了他令人羡慕的才智和谋略,给了他完成理想的机会,却终究没有给他一个他所期盼的结果……
可这不也值得我们深思吗?用凋零生命之花来捍卫人活于世的至重尊严难道真的值得?被林语堂先生誉为“不能为一”却“难能有二”的旷世奇才——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命运坎坷,一场莫须有的“乌台诗案”使我们的文豪几近陷入灭顶之灾,吐纳珠玑的玉口在严刑拷供中凄惨哀号;泼墨风流的秀士在长枷锁铁镣中迎风颤抖,发配荒蛮,风尘满怀,浪迹四野,身如浮萍。苍茫茫的天涯路,是他居无定所的漂泊;涛声隐隐的故垒边却依然响起他震撼苍穹的凯歌;在那凄风苦雨的黄州他仍“何妨吟啸且徐行”不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但七十二战战无不胜的项羽依旧选择壮烈地死,也不愿怀着愧疚面对江东父老。他的选择有他的理由因为他知道“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是由他和刘邦两人争战不休造成的,为了自己当霸王而让天下百姓受苦太自私了,也当然不愿再次扰动江东父老,兴兵与刘邦争夺天下。可当今社会的我们无法要求生命的旅途一帆风顺,当面对困难与挫折时需要的则是如东坡先生一般的旷达,洒脱与自信!
项羽的一生留给我们太多的沉思。少年的壮志,青年的英勇,生的轰轰烈烈,死的悲壮慷慨,他的一生,没有失败,他失去了一个江山却博得无数人的崇敬。
楚歌四面哀,壮士力不怠,朔风催纛旗,嘶马声声骇。苍月白,自伤怀,骓不逝兮,时不我与霸业衰。忍看皇图业,换作垓下围碧血。作别酒,虞兮亦无悔。横舟不归天意悲,非战之罪。折戟恨,古今同,弹指成败空。舜重瞳,羽又重瞳。死亦为鬼雄。弃残弓,立尽长空,壮哉!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