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备考技巧 >  阅读文章

提高地理主观分 抓牢考前黄金月

阅读:1041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3/15 10:47:18
     面对高考,师生都有一个中心思想得高分,两个基本点分别是客观题和主观题。高考文综地理主观题共56分,是拿高分的制胜点。抓牢考前黄金月,答好主观题,掌握主观答题技巧,才能成为高考的赢家。
  答题要针针见血
  回答主观题要针针见血,主要指学习要知己知彼、融会贯通、重点突出、言简意赅、击中要害。这需要师生平时做好以下几点:
  1.多研究命题者意图,达到知己知彼的高度;
  平时答题时我们要多研究命题者的意图和心理,分析题目考查什么知识、哪些能力、运用什么方法、设置了哪些陷阱等方面,达到知己知彼的战略效果。每次测试都要注意总结命题者的答题思路,形成系列性、个性化的资料供高考复习之用。如果我们不深刻理解和把握试卷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则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答题事故,让人追悔莫及。
  2.多研究教材和考纲,达到“融会贯通”的水平;
  教材和考纲在应对高考中是非常重要的两个载体,我们要深入研究分析,把平时做过的题目回归教材、回扣考纲。教师应把教材内容习题化,通过经典习题的训练,让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再通过教师的讲评、学生的反思积累,最终吃透所学内容,达到做一题、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
  3.多琢磨答题用语;达到言简意赅的要求;
  (1)答题语言要简练,要拿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细致功夫,锤炼语言、精简话语,做到不重复、不啰嗦。如两地气温要素的比较:可以把夏季甲地比乙地气温高,冬季甲地比乙地气候低改为甲地比乙地气温年较差大
  (2)多用专业术语。专业术语不但能言简意赅的说明问题,另外它的使用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专业素养不错的好印象,因此答题尽量不用俗语和白话。如下雨多应为降水多有钱应为经济水平高等等。
  4.多分析答题点顺序,达到重点突出的意图
  解题时要找出题中尤其是图中的隐含条件,理解关键词语、限制性词语、问题所涉及的时间、地点、图名和地理背景等,分析题目内容与教材、分值与答案要点的关系,调动知识储备,明确答题思路,想好答题要点,把关键性的、与题干紧密相连的、图或材料中呈现的主要信息、因果关系中的原因等要点放在前面,按重要性依次往后答。平时养成分析答题点顺序的好习惯,应对高考问题不大。
  5.多分析平时失分点,达到不贰过的境界;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成绩好的学生最大的特点是错过的基本不再错,这样他就把漏洞一点一点补上了,做到颗粒归仓。错误纠正得越多,进步得越快。在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不贰过呢?这需要认真分析模拟考试中的失分点,统计分类,归纳错误类型,排一下序,能发现问题主要在哪里。找到症结之后我们要有的放矢,容易失分的内容,往往是我们的弱点或者没有掌握好,这就要求我们去温故,解决问题,并找相应练习题目巩固,最后达成不贰过的目标,为高考添一分胜算。
  以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第37题为例: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右图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的省区分布。
  (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8)
  (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6)
  (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6)
  本题命题者意图在于以图和材料的形式,从中国政区图切入,考察农业区位因素,涉及到高考四项能力要求。材料中指明桑蚕生产要具备气候、劳动力、市场等条件,并说明传统主产区的分布。图中信息为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的省区分布。
  解答第(1)题时,注意关键词为据图”“发展特点。先整体介绍(全国总产量增长较快);传统产区的发展变化(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其他发展缓慢);点名特殊省份(广西发展迅速,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0.1吨)多数有发展,只有新疆减产较大)。
  解答第(2)题,结合材料中给出的条件图中接近传统产区珠三角的地理优势即可得出答案:热带资源丰富(纬度较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离珠江三角洲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注意应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角度作答。
  第(3)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关键在于自圆其说。若赞成,就要说明贵州与广西桑蚕业发展的相同条件;若不赞成,就要说明广西具备而贵州不具备的条件。注意贵州由于纬度较低、海拔在1000左右,整体上热量条件能够满足养蚕的需求。
  二答题要有话可说
  学生在回答主观题时,经常会遇到“无话可说”的状况。我们到哪些地方“找”话说?总结来看,主要有一下几点:
  1.从概念中延伸从题干中涉及的地理概念入手,扣准题意和问题,加以解释延伸。
  2.从材料中找话材料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从材料中找出与问题有关的部分,进行简单加工或直接挪用作为答案。
  3.从已知中找寻围绕题干中的问题,从学过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等寻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为答案。
  以下题为例:人口、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左图是我国某省(区)部分地区简图,右图是该省(区)人口统计资料。
  图中所示省(区)的环境承载力为13/平方千米,目前其人口密度为9/平方千米。有人据此提出为促进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该地区应限制生育,请简述提出此观点的原因。(8分)
  学情分析:此题学生多数能得到生态环境恶化2分,然后就无话可说了。
  答题思路:我们可以指出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人口的最大容量(2分);加以解释延伸——若人口密度达到该数量,则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2分),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2分);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题干中生育这个关键词,和生育有关的概念有生育率、自然增长率。从右图可知该地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较快(2分),因此应控制人口的生育。(来源:网络)
     来源:网络  编辑:地理sikao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