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学法指导 >  阅读文章

质疑,创新,互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阅读:494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1/6 8:50:00

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通过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得到的培养和发展的。"人们的创造能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是最能发展并能超于人类自身成就的能力;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和挫折的能力""教育具有着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这就是说,教育教学工作既可以发展、促成,又可以阻止、妨碍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识和警惕的问题。因此,国家教育部提出:要实施以培养创造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当一个人有了要达到所提出的那些目的的真正欲望时,当存在真实的内在动机时,尽管学习者对于有效学习较为精细的特点一无所知,以及并不具备许多其他促进学习速度的条件,也能获得卓越的成果。"而创造精神正好属于这一意识范畴,它是人产生一切创造的直接动力。假如没有创新精神这种意识作为动力,即使有创造能力,也不会产生创造性活动的,那么究竟如何去做呢?

  一、把握教材特点,将培养创新能力融于教学过程中

  大胆选用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教法,如历史辩论会、课堂分组讨论等。例如,在讲述"商鞅变法"时,我将全班同学分成正方、反方,以"商鞅变法中商鞅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题进行辩论,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教育既要使内在的潜力得以释放,还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兴能力。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对教材、教师进行质疑和超越。在遇到有分歧的问题时,还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通过问题的设立,既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又能达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巧设问题,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个人的思维往往具有局限性。因此,实现"师生互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显得至关重要,何谓"师生互动"?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主动""被动"转化,学生由"被动""主动"转化。这样,在训练的过程中必要的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的讨论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和学生之间,还应包括学生和老师之间。比如,以《鸦片战争》一节课为例来说明,在对教材、对学生反复琢磨后,我设立了两个问题,用来统领课堂教学。

  人贵在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己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有创造力的人才。

     来源:网络  编辑:gogo0722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