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从事高三历史教学多年,如何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如何提高学生历史成绩等作了很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实践证明运用历史比较法进行复习效果明显,学生掌握知识直观,系统,全面,学生的成绩提高很快。
历史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世界历史说:“就如一位栖息在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整体的观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学习历史应超越时间、空间的界限,重视古今中外事件的比较,这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近年来广东高考文综考试,由于历史题量减少,考题更关注跨度大,小切口的题目,这样比较型的题目会更受命题者的青睐。因此,高考复习要重视比较法的运用,那么如何把握比较法呢?我认为要根据课本内容,制定相关表格,把复杂的知识、问题简单化。下面举例说明一下。
一、中西比较,对比中西差异。
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没有中国不精彩。学习历史不能把中国孤立于世界,古代中国是世界的中心,文明的摇篮;近代中国的衰败,是西方殖民者瓜分的焦点;今天的中国融入全球化,面临机遇和挑战。中国是世界的一员,关注中国,关注世界是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要求。下面举例说明中西不同时期的差异。
例1.中国与西方古代政治制度的比较
比较内容
|
中国
|
古希腊、罗马
|
发展趋势
|
趋向专制
|
走向民主
|
政治改革、法律制度
|
加强君主专制、法律是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工具
|
古希腊进一步实行民主,并以法律作保证,古罗马先是共和、法律限制其专横,后是独裁,对君主制衣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
文明延续与否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当时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并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有力保障,促使文明进一步延续
|
缺乏有力的权威,国家不统一,经常分崩离析,易摧毁文明,破坏文明的发展历程
|
这说明中国与西方政治制度存在差异,两者所走截然不同的道路,中国逐步走向专制社会,西方逐步走向民主政治。
例2.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中西比较。
|
西方
|
中国
|
政治
|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工业资产阶级逐步掌握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斗争
|
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战争从高潮到失败;中外反动势力从对抗到相勾结。
|
经济
|
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走出近代化第一步。
|
思想
|
启蒙思想日益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马克思主义诞生和传播
|
新思潮萌发;洪仁玕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早期维新思想出现。
|
科技
|
科学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科技与生产力尚未紧密结合。
|
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
国际
关系
|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对外扩张,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场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这说明了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并向欧美扩张,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逐步战胜封建主义势力,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统治地位。中国封建制度日益衰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纵向比较,把握事件之间联系。
历史事件发展是有联系的,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新的发展情况,纵向比较历史事件能更清楚了解事件发展经过。还有把握事件的内在联系,挖掘历史事件本质是学习历史知识至关重要。所以在高考复习中我非常注重一段时期中重大历史事件的联系,比较找出它们的关联点。
例、全面比较资本主义思想文明
|
文艺复兴
|
宗教改革
|
启蒙运动
|
时间
|
14-16世纪
|
16世纪上半叶
|
17-18世纪
|
中心
|
意大利
|
德国
|
法国
|
批判
|
教会神学体系
|
罗马天主教
|
中世纪封建神权、王权与特权
|
形式
|
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
宗教异端、挑战教皇权威
|
公开批判
|
核心
|
人文主义
|
因信称义
|
理性
|
领域
|
文学、艺术、科学
|
宗教
|
宗教、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
|
影响
|
文艺成就、思想解放、产生科学、促进宗教改革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
思想解放、新教派、民族宗教、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
思想解放、革命动员、政治构思,促进科技进步,影响世界
|
通过比较欧洲近代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发动的,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资产阶级由反对宗教神学思想上升为反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启蒙运动还主张建立理性王国。三大运动都推动了思想解放,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横向比较,加深理解。
所谓横向比较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或一定范围内发生的事件或相近的事物作比较。我在备考中常常采用这个比较法,把同一时期的国家制度、政策等作对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异同
项目
|
英国君主立宪
|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
国家元首
|
国王
|
总统
|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
世袭
|
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
国家元首任期
|
终身制
|
任期制
|
国家元首权力
|
“统而不治”的虚君
|
掌握国家的实权
|
政府首脑
|
首相
|
总统
|
政府的产生
|
议会选举
|
总统任命
|
政府与议会的关系
|
以首相为首的内阁由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并对议会负责
|
以总统为首的政府与议会(参众两院)是制约与平衡关系
|
国家权力中心
|
议会
|
总统
|
共同点
|
a、 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国家政体,其核心特征是代议制民主。
b、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
通过对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比较,两种资本主义现代民主政体虽然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但这两种制度存在明显的区别,这样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2: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三权分立制度
制度
项目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三权分立制度
|
经济基础
|
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
|
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
|
行政权力主张
|
全国人民
|
资产阶级
|
活动原则
|
民主集中制
|
分权制衡
|
性质
|
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
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
通过学习比较,我国现代民主政治的本质是国家的一切权力、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而美国的三权分立政体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的,是保护私有制度的。学生在复习中一目了然,也加深了对知识理解,学习效果显著。
例3.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
背景
|
内 容
|
农业
|
工业
|
流通
|
分配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反革命叛乱和外国武装干涉的威胁
|
实行余粮征集制
|
全面推行企业国有化,将所有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
取消自由贸易
|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实行配给制
|
新经济政策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
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
解除部分中小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
废除实物配给制
|
通过比较发现苏俄政府颁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出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还没有巩固就到建设共产主义社会了,这种做法超出了民众的承受能力,也不是正确过渡社会主义途径。后来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反思作出了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找到一条利用资本主义商品货币关系过渡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得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支持,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发展。通过学习学生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这两个概念加深了理解,同时也对商品和货币关系有了一定的认知,这对我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知识上的联系。
横向比较可以直观对比双方的优点、缺点,差距和不足,也容易弄清事出有因,败有果,对国家制定政策起到参考价值,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好指导作用。
可见,比较无处不在,要学会在比较中学习,在学习中比较,这样才能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高考,高考是一种高强度、高认知、高紧张的应试,没有系统,全面的知识很难在应试中得心应手。所以考生在复习中考生应运用比较法,寻找事件之间的联结点, 揭示两者之间的结构关系,才能超越机械记忆,更高层面上理解,深化,运用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本质特点,让复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