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专业研究 >  阅读文章

试谈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阅读:65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29 16:06:16
摘要高中历史教师在课改中最关心的是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有的历史老师在面对新教材和新教法时由于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领会不够缺乏对高中历史新课程特点和要求的把握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使课改理念和教学实践完全脱节因此突破传统历史教学的束缚实施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改变以前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新方法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
一、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内涵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内涵是教师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 整合协调地制定和实施课程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以最优化的效率提升学生的生活智慧, 全面发展的评价历史教学, 促进教师与学生和谐发展的教学活动。
二、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知识与技能” 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过程中, 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 “过程与方法” 目标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动力, 以知识与技能目标适用对象, 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
三、当前历史教学方法低效化的原因在一节历史课中, 我们要尽最大可能地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追求教学的高效低耗。目前,部分老师的历史教学低效化表现在:
1.华而不实的导课。历史课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教师无法重现当时的历史情景,学生必须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形成完整的历史表象。因此, 历史课的开头必须形成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我们深受前苏联凯洛夫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六环节综合课” 教学模式的影响, 每次上课都是这么一个开头,导入语言显得平淡、刻板、没有悬念, 学生没有参与探究的欲望。
2.劳而无功的提问。从一定的意义上说, 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多角度地提出问题, 教师的提问要注意难易程度、方式等, 通过提问一步步把问题引向深处。但从目前的历史教学中的提问情况来说, 有三种情况的提问是低效的。一是提问的知识含金量不够,如提问“抗日战争是不是在1937 年爆发的?” 学生的回答就是简单的“是” 或“不是”。二是仅限于对课文显性知识的提问,如“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意义?” 这类问题显得没什么难度, 学生稍微一想就能回答。三是仅限于教师的提问, 而缺少学生的提问。但很多学生不会提出问题, 认为课堂学习中, “问” 是老师的权利, “答” 是学生的义务, 学生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 已经没有提问的习惯。从一定程度上讲, 我们的教学已经把学生教成不会提问的人了。
3.教师指导不到位。新课改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但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在进行组织学生时出现较大困难。一是学生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不能自觉地搜索资料; 二是硬件资料少,学校的图书馆的图书数量少、内容陈旧, 电脑教室少, 通过上网来搜索资料无法实现。
4.画蛇添足式的总结。课堂教学到结束时, 本来是要通过学习历史课,引导学生得到一些感悟, 在实际教学中, 多数教师只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地概括, 学生则是蜻蜓点水式地浏览一番, 算是对节课的回顾。这种做法看似教学上的圆满之笔,实为画蛇添足式的总结, 对学生没起到什么作用。
四、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1.活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如果是死的、静态的、抽象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 如果教师机械地呈现这些内容, 课堂教学就会沉闷, 没有吸引力。欲使课堂教学生动, 教师应活化、具体化教学内容, 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衔接起来;将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想、情感等揭示出来, 形象地表达教学内容。例如,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在“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时, 我运用了以下案例: 罗莫洛生活在罗马共和国早期,他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 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罗莫洛生前立遗嘱, 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莫落死后, 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因此告上了法庭。请同学们想一想, 法官会怎么判呢? 这样, 原本沉闷的教学内容一下子就活化了, 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调动起来了。
2.情境教学策略。情境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激发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创设历史情境的目的有营造情感氛围、提出问题任务、制造矛盾冲突等。如“新文化运动” 一课, 对于生活在民主时代的学生而言, 很难理解新文化运动时期封建社会的专制与黑暗。于是借助巴金《家》的故事情节, 通过觉新结婚,瑞珏之死, 觉民离家出走几个故事铺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充分理解在民族危亡之际,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为什么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化, 而后期又转向学习马克思主义, 收到极佳效果。相反有的教师流于形式,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历史剧, 只图一时的新颖和热闹, 并没有很好的利用它所产生的心理等各方面的效果,而情境变成为了活动的一种手段。
3.问题教学策略。问题教学策略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有目的的提出系列不同类型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解决问题, 以便更深的理解并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 有效地解决问题,实现从能力到人格的整体发展, 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学习者的一种教学法。问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保持一定的难度。层次越高问题的开放性和真实性越大, 越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等高层次认知能力的提高。象评价型问题要求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历史现象、人物、思想、制度等进行价值判断,并能做出决定。如“西方民主政治有哪些优越性和局限性? 中国能否照搬美国的民主?” 问题开放度大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强, 利于历史认知水平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还要注意适度,不能总是提难度过高或过低的问题, 也不能总是提问少数几个学生。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和学生不同发展层次的需要。
4.有效课堂教学评价。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教师们调动学生活动的意识普遍增强,也能够自觉地把它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当中, 但是, 同时也存在着过于简单、流于形式、重量不重质的倾向。教学评价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发展, 切实起到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错误、改进教学的作用,决不能只是为了片面追求学生的活动热情。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
(1) 在评价的功能上, 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激励和发展;
(2) 在评价的主体上, 由固定只是教师评价学生转向评价主体多元化,重视学生自评与互评的作用, 重视学生、教师、家长交互评价的作用;
(3) 在评价的内容上, 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逐步转向对过程的评价;
(4) 在评价的方法上, 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强调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综合考察, 尤其注重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有效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能够转变传统历史教学中“满堂灌” 的弊端,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分析史料和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来源:网络  编辑:gogo0722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