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高中历史教学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常规在反映一般的教学常规的同时,必须根据历史教学的目的、任务和要求,按照历史教学过程的特征及其规律,并结合历史知识的特点、学生历史学习的心理状态和历史教学的现实来确定。有关高中历史教与学的教学常规的设想和建议如下:
一、备课
1、坚持“五备、三定、三统一”,即备历史新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辅导;定中心发言人、定内容、定时间;同年级统一进度、统一教学要求、统一教学练习。为适应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历史的需要,在集体备课中争取能够实现分工合作、资源共享的目标,即明确每位教师承担的备课内容、重点,将教学工作任务“化整为零”,然后再“合零为整”,使每位教师的备课活动成为组内共同使用的历史教学资源。
2、历史教学能力等教学目标的设置和预定,宜细化和具体,尽量使学生做到每课一得,即在历史目标能力培养的方向上确定需要解决的某一方面的问题或达成的任务,如材料分析能力具体到哪一方面的能力:是辩析材料真伪,还是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或者是阐释评述材料?与其面面俱到,不如攻其一点。
3、历史事物、现实逻辑性严谨、相互影响密切、中外联系明显,这些特征要求在备课中注意对历史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处理,使每节课都有一个涵盖面广、聚合能力强的教学中心主题。只有找准切入口,抓住关键点,将历史教学的内容和体系通过这一主题有机地串联组合起来,使之序列化、系统化和整体化,才能帮助学生形成主干历史知识网络,提炼历史要素,将感性历史升为理性认知,把握历史发展的相互关系、趋势规律。
4、提倡分课时备好历史学案,并指导学生用好学案。历史教材的知识容量大、呈现出多元化丰富性的特点,可供选择的内容广,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将“教材”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使之成为学生历史学习的“学材”,成为指导学生预习、自学、梳理、析疑、解难的依据,进行有效的课前历史学习、课堂思考历史、课后归纳历史的载体。
二、上课
(一)历史课堂教学首先应重视理念、观点等具有一定的指向作用,应明确关于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认识:
1、历史知识的教与学最重要的基础是对知识的记忆与强化,历史课堂的所有形式技巧都要围绕这一基础展开,以学生学到多少、掌握多少,记住多少历史知识,提升多少历史能力和素养为目标,教师的教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学生的学。
2、强调史料史实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这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根本所在。教师的教应有强烈的史料(论据)意识,历史课堂中始终贯穿、灌输“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思想;学生的学以接触、了解史料史实为首要任务,以掌握史实、解析史料、运用历史为重要的学习目标。
3、历史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点透、线通、面全”。“点透”即对每个历史要素进行透彻分析,重视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形成完整的历史认知;“线通”即对历史发展线索清晰把握,对历史事物在不同阶段的演变特点及趋势全面归纳;“面全”即对历史阶段中社会各方面的主要概况和宏观规律总体认知到位,对各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清楚阐释,条理分明。
4、要求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特别是在课堂上;思维的活动必须与教师紧密配合,密切联系。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课堂历史笔记的指导;帮助其正确认识笔记的作用,使学生明白笔记的主要功能是整合、梳理、归纳历史知识的纲要,它是教师对相关历史知识内容的序点化、网络化,是源于教材的“枝干”,其目的是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掌握历史的一种途径。学生应注意发挥笔记的指导性、框架式的功用,用教材的相关内容加以细化、补充和完整,切忌以笔记代替教材,本末倒置。
5、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通史”的意识非常重要,应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思考中外历史的发展,抓住“中国特色”与“世界联系”之间的接合点,推进对历史发展趋势、中外历史间相互关系的进一步理解,构建大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