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区位易丢分类型与原因分析。
(一)一些考生由于没有认真审题,不明确试题要求,因而不能正确进行区位分析。
在具体思维区位因素的有关试题时,考生应该认真审题,明确试题设问中的提示信息,关注设问指向,想一想试题设置和具体要求:是否要进行有利与不利区位因素分析、是否只要进行有利区位因素分析、是否只要进行不利区位因素分析。由于试题设置和考查指向会因设问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因而决定了考生思维的方向,由于一些考生不能正确区分区位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因而在考试中造成许多不应有的丢分。
(二)一些考生在答题时由于不能从区位原理中提取共同的因素,因而难以灵活应用区位知识分析区位问题。
(三)解答试题的过程,实质上是信息处理的过程,而高考注重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因此,考生平时针对区位分析类问题所构建的区位分析模式,体现的是区域宏观分析的方法,而在实际的区位问题的分析中,考生应该拓展试题信息,联系题目中的问题,突出进行区域微观分析。例如气候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不能仅用气候适宜与不适宜进行评价,这只能说是宏观影响,从微观角度分析,一般要从气候要素出发,分析其优势与劣势。一些考生在进行区位分析时,由于没有从微观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因而出现答非所问或答题不深入的现象。
二、掌握区位问题的一般思路,避免不必要丢分。
(一)仔细审清材料和设问的要求,明确材料和设问之间的关系,要分清试题的一些限制性条件,才能够抓准解题的方向。
(二)针对试题要求,特别是要紧紧抓住材料中的关键性字词,进行接近性的信息提取和筛选即要解答某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材料中已经具有哪些条件,还缺少哪些条件,通过这种接近性的反向推理性思维,对信息进行步步紧逼式的逻辑思维,从而使信息渐渐明朗,使所提取的有效信息逐步接近解题条件,因此通过这种倒思法来提取、筛选和加工信息是合理进行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明确了试题设问的大方向以后,应该进一步认真思考,以便明确试题要求和确定问题性质,如全面分析(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对比分析(分析找出两者的相同与不同的因素)、优势分析(全面分析找出在同类中具有优势的因素)、主导或制约性因素分析(指在各区位要素中具有决定性或限制其发展的因素)等。如果明确试题要求,对设问进行准确的定性,回答问题也就不至于出现“偏题或答非所问”。
(三)一些考生思维的反应能力慢,不能进行思维的快速跳跃,对试题的设问不能进行快速的归类,因而会影响思维的准确性。其实,结合试题要求,通过一步一步的缩小知识范围,从而便于从知识体系中进行有效的检索,为设问和课本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搭建绿色通道。在审清题意、明确试题要求的前提下,在头脑中应该进行试题要求与教材中的知识与原理的挂钩与联系即应该明确影响区位的因素主要有“地理位置、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三个方面,分析时要把握好这三个方面的思维顺序(首先要明确其位置包括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其次分析自然区位因素;进而分析社会、经济区位因素),并深入分析各因素与所要分析的地理事物的联系,再抓主要因素重点进行分析。
(四)如果区位问题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考生则要重视自己的语言表达,许多考生语言表达能力弱,这已经成为考生答题的制约性因素。例如、在高考答卷中就普遍出现“条理不清、文不对题、词不达意、字迹不清,甚至错别字连篇,不能够正确应用专业术语”的现象,加上一些考生在文字表达时没有段落化、要点化、精炼化,从而造成文字表达中心意思不明确、不突出,从而影响自己的得分。为此,在最后文字表述的环节,要注意用简练的文字来表述,要注意题目的要求,选择有特色的、主要的因素作答,避勉面面俱到,并尽可能做到“字迹清晰、要点分明、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表述准确、阐述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