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谈学具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182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3/1 13:43:14

摘要:数学知识具有抽象特性,凭借小学生思维想象而不借助工具难以理解。在数学课堂中使用学具可帮助学生增强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更易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具操作 运用

   《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学具,使教学内容直观化,使教学过程活动化,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实践能力以及促进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一、利用学具激发学生之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具操作对提高学生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同步发展十分有利。由于学生对操作实践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新鲜有趣的东西,能形成比较鲜明的深刻的 印象,并且喜欢寻根问底,促进了有意识记的发展。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和质量。
   
例如学习“9加几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凑十法,教师就利用学具操作,放手让学生摆一摆,先在桌上摆9个小圆片,再摆5个。看一看我们一共摆了多少个圆片,怎样列式?你会通过摆一摆小圆片来算一算吗?比一比谁摆得又快又好!学生一听,兴致高涨,个个聚精会神地摆起小圆片,不时还和同桌小声商量自己的摆法。学生很快找到了口算的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化枯燥的计算教学为具体形象的直观教学,利于学具掌握算理,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中,孩子们始终是饶有兴趣地操作活动,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二、利用学具提高学生之实践能力

   数学中几何知识逻辑性强,概念严密,是教学中的难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等观察、测量、拼摆、绘画、制作、实验等活动,掌握形体的基本特征和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注意在实际中应用以利用培养初步的空间概念。这就充分阐明了几何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必要性。放手让学生摸、摆、画,在动手操作等实践中感受空间,化难为易,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身边的事物就是学具,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学具盒、课本、课桌等的周长,再让他们量出四条边的总长。让学生自制长方形活动框架,通过拉一拉、比一比、量一量、算一算,得出图形的周长;提供一个长方形(如一张纸),要求一刀剪开,学生剪成的图形有三角形(含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梯形、长方形、五边形等),再进行拼图……这样学生人人有学具,个个自己动手操作,在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使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互相联系的知识巩固深化。

12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tephe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