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改革高中数学教学

阅读:6161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5 16:06:30

1966-1976年: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时期 

这个阶段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草到严重破坏,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处于无政府状态,中小学教学片面突出政治和联系实际,大幅度削减基础知识,教育质量严重降低。

其一,以前的国家统编通用教材被视为"封资修大杂烩"加以批判;国家不设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也不使用统一的教材,组织了"革命委员会"的省、市,自定课程,自编教材;课程教材建设因"大革命"而一片混乱。其二,教育教学内容方面,过分强调政治性、"革命性",几乎所有的教材都"穿帽戴靴",充斥着同学科知识根本无关的内容;片面地强调联系实际,如上海、辽宁等地取消了物理、化学、生物课程,改成了"工业生产知识""农业生产知识"等;物理教材简化为"三机一泵(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水泵)",生物教材简化为"三大作物"(稻、麦、棉)等。教材的编写成了任意行为。

1972年开始,在课程教材建设方面,虽然又做了一些努力,但由于教育部的领导权被夺等原因,根本无法进行课程规划和教材编写。

1977-1985年:恢复正常教育秩序和初步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时期
1977-1985
年,中国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进入了第三个改革发展时期。这8年,根据课程教材工作任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两个小阶段。

 ①第一阶段(1977-1980):恢复重建,再度统一,继续实行课程教材国定制。

教育部根据小平的指示,制定了中小学课程教材工作的有关政策和措施:

--成立"教材编审领导小组",教育部副部长浦通修为组长,领导教材编写工作;

--重建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会议",编写中小学各科教材;

--确定中小学十年制为基本学制,制定颁布统一的教学大纲,编写全日制中小学教材;

--确定1978年秋,开始使用新教材,即第五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

教育部于1978年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这是第四套教学大纲),1978年秋季,小学、初中、高中的起始年级用上了新教材,1980年这套(第五套)教材全部编写完毕。

②第二阶段(1981-1985):调整修订课程大纲,酝酿课程多样化和教材审定制。

1986-1999年:实施义务教育和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时期 

19864月,经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以法律的形式提出:"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根据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国情,统一基本要求,统一审定,逐步实现教材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校的需要。用四五年时间,编写四种不同类型的教材:教材内容要求达到大纲规定,面向全国大多数地区适合一般水平学校的六·三制和五·四制,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此两类教材,北师大编写五·四制教材;教材内容要求程度,适当高于大纲,主要面向经济文化较发达地区和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由广东省教育厅和华南师大编写;教材内容基本达到大纲规定,面向经济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地区和学校,由四川教委和西南师大编写;八所高师出版社协作委员会编写一套。

19869月,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和各学科教材审查委员会正式成立,聘任了20名审定委员和200多名审查委员,标志着我国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变为审定制。这是我国教材建设史上的重大变革。

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审查委员会成立后,198611月,首次审查通过了中小学18个学科的教学大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和新的高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全面实施前的过渡性大纲;1992年审查通过了九年义务教育各学科教学大纲(试行),1993年在全国实施;1996年审议通过了新的同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相衔接的高中各学科教学大纲(供试验用),1997年开始在山西、江西和天津试验。

1、  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的沿革

2、  新课改的背景和意义

⑴新课改的背景

背景一:社会背景(从外部看)经济社会发展,使课改势在必行。新理念(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对学科的影响;

     来源:网络  编辑:stephe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