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

阅读:1994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11/8 13:38:56
关键词:信息技术的使用在化学教学上有很多的好处,但究竟如何来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也是值得我们来思考和探究的,只有合理的充分利用和恰当的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合理使用多媒体,使课堂变得活泼,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得动态的信息,从而形成很强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不加选择的把别人的拿来就用、甚至滥用,不仅收不到好的效果,偏离教学方向,还会导致完不成教学任务的结果。
化学是门有趣的学科,特别是学生在刚刚接触实验的时候,兴趣更是浓厚,所以在开始阶段学生学习欲望很强烈。但随着内容的增多,特别是接触到微观粒子时,因为学生对比较抽象的事物比较难理解,所以有一部分学生开始听不懂,学习兴趣渐渐变淡,会对化学学习产生畏惧感甚至抵触的情绪。这时教师如果能借助信息技术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学生就便于接受一些抽象的不好懂的理论知识,就能找到学下去的信心,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合理适当的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一)利用多媒体扩大信息来源、激发学生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我很注重各方面信息来源的收集,及时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上。在绪言部分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展示我们周围的有代表性的物质,特别是出土的古代文物,如司母戊鼎、马踏飞燕、越王勾践青铜剑以及人面鱼纹彩陶盆等这些离我们生活很远的东西但又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通过展示会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们思考了解远古时代人类的智慧结晶和化学是有关的;再通过展示现代高科技的设备图片,如扫描隧道显微镜、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高分子材料尼龙绳等高科技产品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发展。通过这些具体的图片展示,让学生提高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意识到化学和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讲到环境污染时,通过展示我们周围环境遭到严重污染的图片,让学生认识我们现在的地球;当看到高耸的烟囱冒出黑烟、当清澈的河流变成污浊的臭水、当漫天遍野都是白色塑料垃圾时,学生会更深刻的理解我们的家园在遭受着怎样的破坏,他们会真正理解为什么我们要呼吁保护环境,从而提高环境意识。这是老师单纯通过说教无法达到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模拟一些危险性实验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
一些实验在课堂上无法演示,但对应的知识和步骤需要学生掌握,这时我们便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演示。比如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我们强调的反应结束时先将导管从水中拿出,再熄灭酒精灯,否则水会被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那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能让试管真的发生炸裂,所以可以借助课件演示整个错误操作引起的后果。再比如拉瓦锡做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用的氧化汞分解后生成的是有毒的汞单质蒸汽,而且反应需要高温的条件,所以这个实验只能通过动画演示,先把这个实验的原理借助动画演示解释清楚,让学生理解反应原理,然后结合红磷燃烧实验让学生自己总结红磷燃烧测定空气含量的原理。类似的实验在初中阶段还有几个,如氢气的不纯点燃时、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等容易引起爆炸的实验,如果通过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而且还能突破知识的难点。当然不能把所有的实验都用课件演示代替,教学中能够课堂演示的最好课堂演示,因为学生对真实的实验感官最强烈。
(三)利用多媒体的多样化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化学教学肯定要涉及到微观世界的学习,对于微观粒子学生很难理解,微观粒子到底有多小呢,书上有个形象的比喻,一滴水中的水分子个数如果让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可见微观粒子有多小,既然我们无法观察到这些微观粒子,那对于微观粒子之间的反应学生可能更无法想像,教材中把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给我们了,但在整个变化中分子怎样分解,原子又怎样结合的过程不够形象,这时我们如果用些单调的文字叙述粒子间的反应,学生可能无法找到反应的实质,因此在讲到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时,对于这个微观反应我运用了动画的效果,让学生从动态的变化中找到静态的反应实质,使之更更形象更具体,让学生对抽象知识更易理解掌握。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使相关知识条理化
在进行复习时,每堂课的知识容量很大,通过多媒体可以把知识进行整合,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对相关知识点先进行分析,然后对应知识点进行练习,学生参与回答,并将答案在屏幕上显示,最后将整堂课的知识点形成脉络在大屏幕上呈现,学生对知识点的关系就很清晰,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分子、原子、离子及元素这个部分的复习,首先以列表的形式展示所有的知识点,在重点的部分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回答,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然后将相关的考点对应的中考题让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从题的类型考察方向上认识中考题,最后对课堂综合练习,对整堂课进行巩固提升。
(五)利用多媒体应和化学学科特点有机结合
媒体的使用越简单越好。在教学中,对于媒体的选择首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而定。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果课中选择的媒体太多太复杂,花时太长,那么将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多媒体的选择,只要能够说明问题,应越简单越好,没必要使用的时候就不要牵强附会的使用。例如,金属铜和金属铝的物理性质,就直接拿实物直观的展示学生就一目了然了,大可不必再用课件来展示。多媒体不能代替所有的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特别是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多媒体普及的今天,有些教师为了方便,直接用网上下载的fiash动画或者是买来的实验视频替代所有的化学实验。我认为对于一些有危险(如有爆炸或有毒气逸出的)的实验,可以也应该发挥多媒体的功能,用可行的媒体(用动画或其他可行的视频)来替代,但多数实验还是应该在课堂上演示,这样,既能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还有些实验可以让学生协助教师完成甚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配合完成,使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协作的精神。
制作多媒体课件,要坚持自己动手、适当借鉴的原则,反对拿来主义。多媒体的广泛使用,对教师的计算机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很多教师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教师在计算机的使用和多媒体制作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与之对应的是网上有许多精美的课件,于是下载课件成了许多老师使用课件的捷径。我认为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路,如果按完全的下载下来的课件使用,就会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而受课件的禁;而不加完善就进行使用和自己的教学思路就对不上。当然,自己动手并不意味着就不可以借鉴别人的优秀课件,对于别人的课件,可以采用拿来主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把别人课件中对自己有启发和可以借鉴的东西,融合到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课件中来,以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
总之,通过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化学课堂中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比较直观的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原理,系统的总结和归纳所学化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文主义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适度的、制作适合自己教学思路的多媒体课件,使化学课堂适应多媒体和多媒体更好的适应化学课堂,从而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具有现实的意义。
     来源:网络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