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2011年现代文阅读概说

阅读:505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9/16 11:02:02
现代文阅读概说㈠
现代文阅读有多种方式。假期读读小说,是消闲阅读;随手翻翻晚报,是浏览阅读——这些生活中的“泛读”,低于高考考查的阅读方式;读物理书、历史书,是专业阅读;学语文课文、红学研究,是治学中的“研读”,高于高考考查的阅读方式。高考语文考查的方式,介于二者之间,人们习惯称为“信息阅读”,或称作“精读”。
这里说的“精读”,不是“精细”的读,而是“精明”的读。所谓“精明”的读,最简单的解释是——该读的读,抓紧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应该读的是重要信息,要精确把握;不该读的是次要信息,要置之不理。分割两类信息,是解决所有阅读题目的根本目的。
信息重要与否,是相对的,根据题目的指向而变化的。一般而言,题目所问是判定重要信息的根本指向。如果没有题目指向或者题目没有指向,那么,重要信息,大致为概括性信息、关键性信息、照应性信息、关联性信息等;次要信息,大致为专业性信息、情感性信息、描述性信息、附着性信息等。重要信息是考查的实质,次要信息是干扰的假象。要做到“精明”地读,不能死记教条,要根据题目要求,首先明确题目指向。
高考试题所采用的现代文阅读文本,其本质特征都是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交织的,只是交织的形式有所不同。因为高考是大规模笔答考试,大规模快速阅卷,所以任何一道题目,必须以重要信息作为答案的依据和根基。但是高考又是选拔性考试,任何一道题目,需要让一部分考生答对,还需要另一些考生答错才行。如果一道题目考生100%都答对了,那就成了一道废题,因为不能实现区分的目的。怎么让一部分考生失误?必须以次要信息来干扰。这是不以命题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从这种意义上来看,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目的根本目的就是将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分离,“聚焦”于重要信息。
“据题精答”是现代文阅读的最高准则。备考中要落实三点:
一、遵循“动态·比较”的思辨原则,高考是能力考试,切勿死背术语教条;
二、关注句号,改“词读”为“句读”,逐层剔除次要信息,锁定重要信息;
三、锁定重要信息,往往不是思维的结束,还要进一步思维,加工重要信息。
新课改高考语文试题在继承传统高考语文试题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有着两个方面的明确发展:一、阅读文本和题目,人文内涵更丰厚;二、写作题目更平实,鼓励自主更明确。
这两方面的变化,对语文教学和语文备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对教师和考生的更高要求,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一、阅读题目的发展,要求考生从根本上充实自己的人文内涵积淀;
二、写作题目的发展,要求考生从根本上提升自己感悟生活的水平。
归根结底一句话:用语文的方式,优化备考效果。什么是“语文方式”?十二个字:感悟生活、关注文字、锤炼思维。
一、必考类文章阅读(通称“小阅读”)
文本阅读要点:
考试目的:两三分钟准确把握文本思路;备考目的:明确并强化信息比较的意识。
     来源:网络  编辑:zwenc973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