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 高考临近,接连被揭出的多起冒名顶替事件,让高考公平再次引发广泛关注。日前,浙江高考航模等加分又遭质疑,享受加分者被指大多来自“权势家庭”。(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与冒名顶替这样的严重违法行为不同,高考加分和保送制度本身并不“坏”,其初衷是加强素质教育,帮助高校选拔学有专长的人才。但实际上,加分和保送遭遇权力侵蚀,进而损害高考公平、引发高考腐败的例子并不鲜见。
一位同事曾就读于东北某省一所著名中学,他说直到高考分数发表,才知道自己学习这么好。他当时一直相信,同学中确有“天才”,因为不见他们怎么学习,却一考试就排在前面。这让当年只知埋头学习的同事很郁闷,甚至开始对自己的智商产生了怀疑。多年以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上,一位当事人才说破了“秘密”:考试前有老师早把题透露给他们了。大家也许会问:一到高考不就露馅了,这不是在害他们吗?其实不然,这所著名中学一年有数十个保送名额。还是多年以后,同事才发现,当年保送的同学基本上是有点“背景”的,而当时全省高考成绩的前两名都在班里,他们是得不到这样的好事的。这样的高考保送,显然与制度设计的初衷背道而驰。
名目繁多的高考加分和所谓特长生,同样难以摆脱权力和金钱的影子。学乐器、练体育,尤其是航模车模等,本身就要耗费大量钱财,这些加分机会,基本上把那些边远地区的贫寒孩子直接排除了。更何况,那么多的加分条款,其中潜藏的“操作空间”更非外人所能知道。另一位同事说,他当年所在的高校,招收了很多文体特长生。其中有个篮球专项的,连基本的运球都不会。
当高考频繁曝出丑闻,面临“赢家通吃”的境地,伤害的不只是个别学生的受教育权,对教育公平和社会正义的打击也是巨大的。而无法管住权力之手,很多出于良好目的的改革,都可能遭遇异化。扩大高校自主权、扩大自主招生、取消一考定终生等呼吁已久的改革,也可能像保送和加分一样,为权力操作留下更多“后门”。
压缩高考中的操作和寻租空间,除了发现问题坚决严查之外,最重要的利器,其实就是教育部门一直提倡的“阳光高考”。不管是坚持一考定终生,还是扩大自主招生,全程公开透明都至关重要。实现报名、考试、招录过程的阳光化,该公开的公开,该公示的公示,接受社会和媒体监督。这样,至少不会让权力操作如此容易地一路闯关成功。(丁永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