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历史:历史教学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阅读:101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09/5/15 15:22:17

  二十一世纪是经济的时代,经济竞争是人才竞争,也是教育竞争。而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这说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任务。试想一个思维简单保守,行为刻板拘泥,墨守成规的民族,怎样去面对知识竞争?怎样去适应未来社会高科技的发展?中学历史教育在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平时历史教育中应注意对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就此谈一点我的粗浅认识。

  (一)创新教学气氛,诱发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就是要打破陈规旧习,重新组合自已的感觉体验,获得独特而新颖的行为成果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必须自已首先创新,打破常规、破除封闭的教学环境,开创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潜质。例如在学习西安事件时,对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式以及《西安事变》为什么要和平解决,学生理解比较困难。传统的讲述,难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有老师是这样的:先展示电影《西安事变》片断段,在此基础上组织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记者招待会”,让以“记者”身份的的学生,采访充当各派政治力量的角色的学生。经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氛围,尽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记者”挖空心思,想问题,提问题,被记者揣摩各派政治力量的可能态度,“亲临其境”,极大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教师只言片语的点拨,就使学生加深了对这段历史的理解。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改正“满堂灌”为“从议堂”,保证 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质量。这一过程,需要我们教师课前有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录相等多种手段,诱发学生创新意识。

(二)营造思维空间、培养创新精神

要在课堂中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就必须挖掘教材的内在潜力因素,给学生营造一定的思维空间。在处理教学内容方面能设计出富有启发性的、有层次的、有递度的系列问题,对营造一定的思维空间 是极为有利的。例如我在讲《世界历史》下册中关于“美国霸权政策”时,设计下列层层递进的问题:1、什么 是“冷战”政策?2、二战后美国为什么要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3、美国通过哪些手段推行“冷战”政策?4、“冷战”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5、联系当今现实,谈谈你对美国霸权主义的认识。对这些问题,我只给学生引导、点拨、帮助学生排除障碍,开拓学生思路,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只要自圆其说,就给予鼓励。这样主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思维,参与,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 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猜测能力是学生创新思维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例如:在初一历史教学中涉及到春秋五霸的内容时,有一幅“齐桓公与管仲”插图,我让学生观察后结合文字内容,想象出当时双方对话的内容。学生的想象力、模仿力超乎我的想象,在他们的说、演、想、猜中,以极大的兴趣完成了这部分学习内容。同时,学生就在这亲身对“历史”的体验过程中,在历史想象中,锻炼自己多方面能力,也促进了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拓展学生思路的同时,加深了对历史实地理解。

(四)引导学生探究,增强创新意识

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思维潜能,只要我们教师适时、适机去培养,在平时教学中常常遇到有许多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不仅能搞清“是什么 ”还要探究“为什么”?为了探明某一问题,有的学生与同学、教师针锋相对地争论,这种情况下,无论 他们论据是否站得隹脚,只要能拿出 理由自圆其说,就应鼓励。并积极引导学生,还要探究“还有什么”?“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感性到更改的思考,适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曾看到过这样一则事例:有位语文老师在讲《木兰辞》时,讲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有位学生当即问到“这十二年中难道没有一同洗过脚,从而发现她是一个缠足女人吗?”结果被老师斥责为“有意捣乱”予以批评。如果换在历史课上出现这一问题,应首先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然后,提问学生:花木兰生活在哪一时期?进而指出花木兰生活在南北朝,还没有妇女缠足的习俗。这样,学生探究得到老师的鼓励,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

(五)开阔学生视野,作好创新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让学生打好基础,积累素材。试想连基本史实都不了解的学生,何谈创新。正如房屋没有了基石,成为空中楼阁一般,要扩大学生视野,教师首先要有广博的知识,能把课本上没有的新观念引入课堂,并注意指导通过学生课外阅读,看影视作品,参观博物馆等方式,拓展学生视野,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学科教学的要求。作为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提高素质,适应这一要求,使历史教学真正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改正“满堂灌”为“从议堂”,保证 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质量。这一过程,需要我们教师课前有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录相等多种手段,诱发学生创新意识。

(李元康)

     来源:网络|http://www.jb1000.com/  编辑:yuxiuy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