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父母勿施压 高三生你“伤不起”

阅读:208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4/21 12:12:28

日前,广州一高三生因不堪高考压力,跳楼自杀身亡。四、五月份是高考考生的心理危机高发期,焦急、怨恨、绝望等负面情绪,把准考生压成了“鸭梨山大”(网络用语,指压力很大)。据心理学博士张怡筠透露,有研究表明,考生的压力92%来自父母。

“爸爸不问生活只问分数”

小菲读高三了,巨大的高考压力下,她总觉得有人在用望远镜望她,继而出现了关系妄想和言语幻听。渐渐地,她不再与同学交往,总说子虚乌有的男朋友在跟她说话。再后来,她又反复对人说她爸被别人害死了,一家人全部被害了,情绪低落,整天哭哭啼啼。小菲说,爸爸从小就对她很严厉,小学、初中、高中,从来是放学回家就不准再出去。“读高三后,每次回家爸爸从不问我在学校的生活,只问我考了多少分。”

点评:父母对孩子的情感缺乏支持,亲子关系冷漠、坚硬。这类家庭被称作“钢管家庭”。心理学专家指出,受挫心理严重、内心冲动感很强的人,如果达不到目标,就容易出现抑郁状况。“钢管家庭”中的父母不了解,在任何时候,隐性的、精神方面的因素都比物质方面的内容重要得多,孩子对父母的精神需求远比物质需求更强烈。而在精神因素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则是父母公正无私的“爱”。而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更重视智力方面的物质投入,只关心考试分数,很少顾及孩子在各个阶段不同的心理需求,从而忽略了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

“父母围着我转,我围着父母意志转”

铖铖在重点高中读高三,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然而在父母眼里,他仍然不够努力和优秀。因为,和北大毕业、哈佛博士在读的小舅比起来,他还差得老远。为了不辜负父母的“北大梦”,铖铖简直拼了命来学习,18多的个头,瘦得皮包骨头。然而,从寒假过后,铖铖却出现了问题,精神萎靡不振,几乎夜夜失眠。只要父母一提高考,一提北大,他就开始手脚发颤,甚至上吐下泻。现在还有两个月就要高考了,铖铖却只能在家休养,甚至打算放弃高考。

点评:望子成龙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一些父母没有尊重孩子,只一味地强调自己的意愿。也许父母会感到委屈:“我们整天围着孩子转,怎么还不够尊重他?”表面上看,父母是在围着孩子转,而实际上却是孩子在围着父母的意志转。一个违心遵从父母意愿去学习的孩子内心肯定是不快乐的,一旦承受的压力过大,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便会慢慢冷却。父母应当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对他们的天性给予认同,这样才能找到适合孩子的培养方法。

“我是废人,为啥要去学校凑数”

乐乐的学习一直在班里垫底儿,家人和老师都对他的高考不抱希望。最近,老师甚至给他做起了思想工作,让他放弃高考,为班级和学校的高考优秀率“牺牲”一下自己。听了老师的安排,乐乐干脆旷课不去了,他说,“我妈整天说我是垃圾、废人,将来就是收废品的料,我为啥还要去学校凑数?老师要敢打电话告状,我就弄死他全家。”其实,乐乐心里也很苦闷,看着同学们为高考而努力,自己的未来却是一片迷茫,于是就和三五好友上网、喝酒来发泄。

点评:乐乐看似厌恶学习和学校,其实这是一种伪装以后的人格。如果说,普通高三学生承受着高考的“不能承受之重”,他体验到的是“不能承受之轻”:老师不关心,家长不看好,未来不确定。高考让他意识到自己不被看好和需要,让他原本脆弱的自信更加不堪一击。于是他通过旷课、上网、酗酒来发泄压力和不满。

     来源:都市女报  编辑:shuixia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