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

阅读:124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2/25 8:14:01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现在高考已经提前到六月份了,高三的教学时间比过去整整少了一个月,这给数学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由于每节课的时间和总学时的减少,确实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对于“减时不减量”这一矛盾,除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修订调整外,对教师来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保质保量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
 一、每一节数学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布鲁姆在他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平面向量的引入》这一课,在备课时应注意,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数学中“数与形”的关系,体会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解决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引伸到现实生活中,就是当我们遇到矛盾时,也要勇于面对矛盾,要有解决矛盾的决心和信心,促进矛盾的转化和解决,同时也就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每一节课都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整个40分钟的数学教学都应当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
讲授重点内容是整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及其它教学媒体的应用,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比如《解析几何》的《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形台面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个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然后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尤其是上台亲手画过椭圆的同学,更是终生难忘了。
在进一步求轨迹方程时,学生容易得出一个正确的结果,但化简却遇到了麻烦。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我们通常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教师问:“是直接平方好呢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好呢?”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个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最后能得到圆满的结果。这样,椭圆方程的化简这一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也解决了将要遇到的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的化简问题。
三、数学教师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网络一起已经进入了寻常教室。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节课的课容量,对提高教学效率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二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三是把教师从比较繁重的板书中部分解放出来,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题,提高讲解效率;四是有利于对整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临近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书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题、文字量较多的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来完成,甚至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其它名校名师对本课题的新观点和新方法。
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比如在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时都可以用电脑来帮助我们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四、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节课都有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比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铁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有时,在一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五、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给予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概念;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讲台重新解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好数学。
六、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七、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尽管教师对每一节课都作了充分的准备,但有时也可能遇到一些预料不到的事情。如一次我在讲授《复数的概念》时,有“两复数不全是实数时,不能比较大小”这一结论,但没有证明。教学计划中也没有证明的要求。在课间当带到这个问题的时,有一位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我写出解答。我就因势利导,向学生介绍了数的大小比较的原则,并利用这一原则说明了“i>0”不能成立的原因。然后,话锋一转,对那位同学说,关于详细的证明的过程,我在课后再跟你面谈。这样,虽然增加了课时的内容,但也保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八、要精讲例题,多做课堂练习,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实践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成“承包”,对学生进行“汇、演、灌”。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来源:网络  编辑:stephe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