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关注经典阅读,提升人文素养

阅读:543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2/22 13:28:07
——让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回归本性
阅读是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行为,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活动是随着文字的出现而产生的。有了文字,就可以把语言的听觉(声音)信息转换成视觉阅读信息,并把它长期的保存下来。这样一来,人类的语言就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能够使得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所创造出来的文化文明能够比较系统的保留和传播。在现代社会中,要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常的运转,是离不开阅读的,要使新一代人学习前人创造出来的经验和文化,也离不开阅读活动。
 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高超阅读技能的任务,是人类文化文明传承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阅读的内容丰富繁杂,阅读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中学生正处在由青少年向成年人过度的十字路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应该义无反顾的担负起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的使命,基于此,广泛阅读经典作品,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对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应当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学生阅读经典的现状
所谓经典,就是指那些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特征。经典通过个人独特的世界观和不可重复的创造,凸显出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性内涵,提出一些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性问题。它们与特定历史时期鲜活的时代感以及当下意识交融在一起,富有原创性和持久的震撼力,从而形成重要的思想文化传统。人类最美好的思想往往包蕴在经典名著中。钱理群教授说过,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不只是文学,还有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著(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在这个意义上,受教育的基本途径就是读名著(经典)。阅读经典名著,学生可以不断提升对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从中汲取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经典是阐释者与被阐释者文本之间互动的结果。从价值定位看,经典必须成为民族语言和思想的象征符号。如莎翁之于英国和英国文学,普希金之于俄罗斯与俄罗斯文学,鲁迅之于中国和中国文学,他们的经典都远远超越了个人意义,上升成为一个民族,甚至是全人类的共同经典。
这里所说的经典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富含文化内涵的重要教育内容和学习方式,是指通过阅读可以称之为经典的作品来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养、文化品位以及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提升的教育过程。这一过程对于学生的个体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经典阅读在时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堪忧。
笔者曾经就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和其他一些文化典籍的阅读状况在自己所任教的两个高三理科班中做过问卷调查。两个班共有116名学生,其中比较系统而完整的阅读过四大名著的仅有3人,这三人可以算是出身于小知识分子家庭,主要是受父辈的影响和引导而不是自己的需求去阅读的;从未完整读过的有19人;不求甚解只为消遣而零星的读过一些片段的多达94人。而读过诸如《史记》《战国策》《论语》等其他经典著作的更是少之又少。对于有着10多年的阅读经历的高三学生来说,这一现状是令人大跌眼镜的,凸显了经典文本的阅读在中学阅读教学中的尴尬处境。时下,许多中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缺失与此不无关联。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xiaoxiao@126.com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