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高中历史概念教学初探

阅读:248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09/8/30 20:27:24

深圳市松岗中学历史科组    隆国念

 概念是人的一种思维形式,它反映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最本质的特征,反映它们之间的合乎规律的联系和关系。历史概念就是人们对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人物的最本质的认识。在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对历史概念有明确要求:“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学,要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历史科考试说明》考试能力要求也有这样的文字叙述:“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由此看来,对于历史概念的阐释应贯穿于平时历史教学过程之中,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什么是历史概念?所谓历史概念是在适量的历史表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人的历史思维能力抽象概括出来而形成的,反映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 历史概念通常可以分为史实概念与史论概念。史实概念按照历史事物本身的类型可以分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献、历史典章制度与历史物品、遗迹等概念;由于史论概念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社会,也包括历史理论中的概念,这样的概念是从许多对象中概括出来的,在中学不作要求。所以这里所谈的历史概念,是就史实概念而言。历史概念由外延和内涵两个基本要素组成。历史概念的外延,包括时间、地点与人物、经过和结果。历史概念的内涵,包括背景、后果。背景要素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指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想等方面的背景因素;二类是从原因(如直接与间接、表面与根本、主观与客观等)、目的(与前者基本相同)、条件(必要性与可能性、主观与客观等)来分析历史事物发生前的种种因果关系。后果,即历史事物或事件在历史上的作用(直接或间接、进步性或阻碍性等)、影响(深远或暂时、积极与消极等)、地位、价值及实质(或性质、本质)等等。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记录,它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历史概念是历史现象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联系的反映,是历史现象的科学概括。形成和运用历史概念是理性认识历史的起点,历史思维活动的“发祥地”。掌握和运用历史概念是历史学科基本能力中的“基本”。在历史教学中一个一个的历史概念,就是一个一个的历史“单位”;而且若干个相关的历史概念,就形成了相关的历史知识系列;概念群体的纵向、横向及其立体网状的序列化,就是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了。换句话说,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就是历史概念的体系。在历史教学中,无论何时都需要学生重点、系统、牢固、准确地掌握最基本的历史学科知识要点和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因此从“单位”到“体系”都说明历史概念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   

在新课程的理念中,更强调要学生理解历史、运用历史的的能力,而历史概念则是学生理解和运用历史的根本。而近年来的历史高考也把历史概念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目标。特别是2008年广东历史高考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历史概念的考察。如选择题的第1题考察分封制、宗法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制等政治制度;第3题考察民主共和制、中央集权制、专制主义制度、君主立宪制等概念;第10题考察民族主义者、专制主义者、自由主义者、布尔什维克主义者等概念;第17题是考察人文主义这个历史概念;还有25题则是考察绘画中的古典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等概念。要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注重历史概念的教学,学生能理解这些历史概念的的内涵和外延,在考试中就不会出现似是而非的疑惑。比如选择题的第10题中,学生若能理解到“民族主义”的基本概念是主张以民族为群体生活的“基本单位”,其主张为:民族为“国家存续之唯一合法基础”,以及“各民族有自觉建国之权”,即民族至上的观念,那么从材料中“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就可以得出美国《时代周刊》把蒋介石描述成民族主义者。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无论是对提高学生考试能力,还是加深学生理解和认识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形成历史概念是历史认识、理解历史的中心环节,因为历史概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形成历史概念是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结构的重要关键。因为历史知识结构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的历史概念及其史学原理构成的,每一个历史概念是历史知识结构的基本单位;第三形成历史概念是全面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因为历史概念形成过程是学生逐渐从历史现象提高到本质的认识过程,也是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过程。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历史表象到历史概念的形成大致有三种方法。

第一,实例论证法

这是先提出命题,再以具体史实加以解释说明来明确历史概念的方法,也是适用于阐明名词性的历史概念的讲述方法,在教学中实例论证法多应用在文化部分。例如,《本草纲目》是明朝的卓越医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药物学著作(命题)根据课文教材的说明,让学生找出具体的史实:记录 31800 多种药物,新增加 370 多种,说明它的产地、形状、颜色、气味、可以治什么病等,在感知历史的后,认识历史表象,懂得通过三方面的具体史实而形成《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著作的历史概念。这三方面就是:一、该书的主要内容是记载药物知识的,二、该书在我国医药史上的杰出地位,三、对世界医药学的贡献。也就是说实例论证法在教学中是先提出原则结论,然后举出史实说明论点,使之获得充分理由,从而让学生深信不疑,起到教育作用。

第二,分析综合法。

 因为形成历史概念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进行不断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分析是找出某一现象或事件所含的各种不同的特点,确定它们的本质特征;而综合的目的则是揭示包含在历史现象和事件中带有普遍的特性或规律性的特征。以历史事件的分析为例,分析历史事件要找出因果关系,剖析事件发生的条件,理出事件发展的头绪,弄清作用或影响,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客观原因,要认识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这对帮助学生认识事件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 对学生理解掌握事件的发展过程或内容也有帮助。如“王安石变法”这一历史概念,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感知历史,通过思考得出王安石变法的时代背景:社会危机即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尖锐;辽、西夏的威胁。———上升为历史表象,即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富国,强兵————再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内容: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最后综合得出王安石变法的意义和效果。这样由感知历史——认识历史表象——形成概念,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第三,归类比较法

历史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向前发展的,但在历史潮流发展过程中,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性,又受到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而有它的特殊性,因此,某些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既有相似性,又有特殊性。这种相似性容易混淆,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不利。有效的方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归类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比较的方法对于以下几种情况比较适用:一是性质相同而特点不同的历史事件,通过比较可以弄清它们之间异同点。如两次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其性质是相同的,但由于历史条件不同其特点是不同的,可通过背景、任务、名称、领导力量、合作的政治基础进行比较,各自的特点就清楚了。二是把某些表现相同而性质不同的历史事件加以比较,认清不同的本质。如唐代手工业作坊与明代手工工场是性质完全不同的手工业生产。从所处的历史条件,生产规模,生产技术,剥削方式等几个方面比较两者之间的不同,就可清楚地得出:明代手工工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而唐代依然是封建性质的。三是把性质相似或相同而所起的作用不同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比较,以区别他们不同的历史作用。如讲述历史人物时,有称为“民族英雄”或“爱国将领”,有的冠以“伟大”,有的则以“杰出”、“著名”等词语修饰,这些都要仔细比较,领会其意,否则会造成概念不清。

以上仅是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而形成历史概念的方法当不止以上几种,但我们要懂得在形成历史概念的过程中,我们的着眼点不能只固守在课堂讲述一个方面,还要训练学生,使学生独立地完成历史概念的完整内涵。这对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书目:

赵恒烈《历史教育学》

夏子贤、吴幼雄 《中学历史教学法》

赵克礼《历史教学论》

 

     来源:本站|www.jb1000.com  编辑:yuxiuy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