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想点燃课堂》是一本你翻阅几页就会拍案叫好的书。正如书名所显示的,“思想”是这本书的显著特点和最大魅力。作者魏勇是一位中学历史教师,独到的教育思想、灵活的教学技巧、丰硕的教研成果以及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会让你对他的成长经历产生浓厚的兴趣。阅读该书,走近作者,对每一位教师尤其是文科教师来说,或许都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精神际遇。
“我的职业是教师,我的事业是启蒙”,这是作者对“凭良心教书”一说的诠释。他立足于并不完美的教育环境,怀着积极的生活态度,身体力行,始终在追寻“有意义的课堂”。课堂导入、问题设计以及课堂立意的艺术,深入浅出的授课艺术、机智幽默的课堂表现等,都是他教学智慧的体现。他给学生开讲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他参与国家级优质课比赛,每堂课都能让听课者在思想和观念上有所收获……他进入一个自由的教学境界,立意高远而又着眼于每个细节。他的课堂,是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思想启蒙思想。
在讲《戊戌变法》一课时,作者这样引导学生——“戊戌变法失败的真正原因我先不讲,让大家讨论,哪位同学先说,请举手?”课堂出现了冷场,他连忙鼓励说:“我们只是就一个有分歧的问题,发表个人不成熟的见解,说出来就行,而不是盖棺论定、作政府工作报告,非要高瞻远瞩,尽善尽美不可,别把自己当成总理好不好?”幽默的话语激活了课堂,于是学生的表情轻松了,课堂有了笑声,大家竞相回答,争论不休。当学生回答得很精彩时,作者激动地评价道:“这完全是学者的眼界,学者的表达!”这样的课堂评价,怎能不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和强烈的探究意识!
在《鸦片战争的影响》一课中,作者对学生说:“假设我们是道光皇帝时期的文武百官,请议一议《南京条约》的内容,哪些我们可以接受,哪些不可以接受,哪些是我们说不清的。你们提出意见,就当我是那个勤奋而平庸的道光皇帝,请众爱卿认真对待军国大事。提出一个建议是很严肃的事情。哪位‘大臣’先说说?”学生在这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像这样,一个个智慧型的问题在他的课堂上展开,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灵与心灵的对话,真正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想发育。他从不以教师身份压迫学生,也不用预设的问题强拉学生“上套”,因此他的课堂非常自然,有原生态的味道,是开放的课堂。开放的课堂需要教育技巧和智慧,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功底。这个功底就是教师自身的人生阅历,对生活的看法,对人生的理解,对社会的洞察,而不仅仅是知识功底这一选项。而作者深厚的功底,得益于他在实践基础上的广泛阅读和深度思考。
“不为教书而读书才能教好书”,这是作者的读书观。为教书而读书,是功利性质的,虽然可以使教师在技术层面上得到一些完善,但不能从根本上提升课堂的境界,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生命质量的提升。
作者认为,文科学习注重的是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感受,教师的精神营养丰富,课堂才能丰满。因此,在历史著作以外,作者还广泛地涉猎文学、经济学、政治学等领域,尤其注重哲学的学习。他认为哲学是学科之王,教师接近了这个顶端学问,再往下看,就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不读书,或者只读一点教育类著作,课堂就会乏味,学生就有受折磨的感觉。“教育者常常忙于教育别人而忘记提升自己”,因此教师应该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并影响学生终生。
作为高中历史教师,他精通教科书,准确把握新课标要求,深刻理解新课标理念,正确运用三维目标。在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及基本线索的梳理方面下足了功夫,扎实地帮助学生做应考准备,因此他的许多学生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写信说,她很感谢魏老师,在大学生的寝室里,她成“老师”了,因为同学们的知识没有她渊博。
作者之所以能“用思想点燃课堂”,正是因为他站在先哲坚实的肩膀上,思想不是天生的,需要有厚实的积淀。知识的宽度决定了他的思想高度。他没有局限于历史教学的狭小天地,认为“大文科”才是历史教师知识结构的发展方向。
作者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反思当今某些优质课的幼稚倾向,质疑优质课模式,认为“不精确的课堂才是好课堂”;他对教师写作有独到的见解,认为“通过写作能获得知识”;他认识到“理想有时要向现实妥协”,并身体力行地追求“理想与现实的连接”……
《用思想点燃课堂》展示了一位历史教师以人文关怀为旨归的思考和追求,相信这并非是不可复制的个案。在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能让课堂因思想而充满活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应该是每一位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用思想点燃课堂》,魏勇著,漓江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作者:张秀珍 来源:中国教育报